2025.10.07 - 國際趨勢
日本離岸風電捲土重來!兩大海域搶進開發
文
吳育珊/外電綜合報導
圖片來源:經濟產業省官網
日本政府上週宣布兩處離岸風電海域晉升開發潛力區!經濟產業省(METI)新聞稿指出,經專家委員會評估後,將北部秋田市外海及南部福岡響灘(Hibikinada )兩處海域升級為「潛力區域」(Promising Zone),朝開發目標邁進。此舉被視為日本政府藉此重振因三菱商事退出而受挫的業界信心,以及達到 2050 年碳中和的目標。
依日本《海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促進區域指定準則》(海洋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発電設備整備促進区域指定ガイドライン),開發場址需依序經過預備、潛力與促進(Promotion)三階段認定,方能啟動正式招標。
此外,政府亦公布三處新「預備區域」(Preparatory Zone),包括千葉縣旭市外海、計畫採用浮式風機技術的長崎縣五島列島,以及鹿兒島縣串木野市外海。
為加速推動,秋田、旭市與響灘三處已納入政府主導調查機制,由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進行環評與規劃,以縮短審查時程。
日本離岸風電長期面臨開發成本高昂、行政程序複雜與電網容量不足等挑戰,使得 2030 年 10 GW、2040 年 45 GW 裝置容量目標進度落後。為改善投資環境,政府近期修法,首次開放領海 22 公里以外的專屬經濟海域(EEZ),供風場開發,並著手檢討標案制度,研擬穩定投資環境與風險分攤機制,以提升專案可行性。
此前三菱商事領軍的聯盟因開發成本暴增,退出首輪三項離岸風電標案,引發市場對大型風場計畫財務可行性的疑慮。面對產業挫折,經濟產業省與國土交通省仍看好離岸風電潛力,特別是風資源豐沛的北部與南部海域,期望透過制度鬆綁與政策支持,重新點燃產業發展動能。
參考資料:meti, ocean-energyresources, splash247, 4coffsh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