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7 - 焦點話題

掌握離岸風電發展契機 實現臺灣綠能未來 By WindTAIWAN

位於苗栗外海的「海洋風電」(Formosa 1)專案,自原先已裝設的二座示範風機後,近來包括塔架、葉片等風機組件,都陸續運抵臺中港,並預計在今(二○一九)年底前再加入二十座容量更大的風機,不只將在海面上構築起壯觀的風力發電場,更可提供達120MW的裝置容量,象徵臺灣朝綠色能源的未來跨出一大步。


以能源政策帶動產業發展


發展綠色能源對臺灣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現階段不僅每年為了發電而要花費上兆元進口燃料,顯示能源的自給率低,更要擔心燃料供應與環境衝擊等多種問題。因此再生能源就成為當前臺灣的首選,在技術與產業愈趨成熟之下,以離岸風電能夠創造的發電規模和經濟效益,能更有效地為臺灣實現能源轉型。



然而,經濟部長沈榮津提到,如果只為了增加再生能源發電,就在推動離岸風電政策時,找來業者架設風機、能夠發電供電即可;但對在地產業來說,就像是海浪拍打在海上風機時,原本應該激起水花的景象,卻異常變得平靜無奇是一樣的,也就是和臺灣產業沒有關聯、產生的效益有限。 因此在離岸風電的政策規劃中,特別設有「產業關聯性」的條件,就是要讓來臺參與離岸風電投資的開發商和系統商,必須向臺灣廠商採購或是合作。這麼一來,國內廠商就不只能夠獲得離岸風電的商機,還能透過合作來提升技術、服務、人才的水準,甚至在臺灣打造離岸風電產業供應鏈,成為爭取亞太離岸風電市場的基地,促進臺灣產業與經濟的成長。



讓離岸風電提升臺灣經濟


在離岸風電的國際合作過程中,沈榮津部長表示,國外業者對於品質、價格、交貨期等要求,就能促使有意願的國內廠商思考轉型,帶動自我能力的提升,落實離岸風電在臺灣的產業化。這種以在地化策略引領產業發展的做法,則是和他過去推動台電公司外購的設備器材國產化,建立媒介平臺改由國內有能力承接的廠商來供應,其實是相同的道理。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