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 - 產業動態

打破科系框架—跨域、溝通、關心環境議題,6 大領域人才成離岸風電新動能 文 記者林若竹/報導

台亞風能暑期培訓生計畫。圖片來源:台亞風能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在過去十年間快速發展,帶來多元的「綠領」工作機會。這個新興領域除了需要傳統的工程與技術專業人才,也青睞具跨領域背景、學習熱情以及身懷軟實力的工作者。《WindTAIWAN》專訪台亞風能專案開發總監謝智超,深入了解這個綠色產業的選才視角,為青年學子提供務實的職涯建議。

持續變化的產業鏈及人才需求

台灣具得天獨厚地理條件,坐擁全球少見的優良風場,在國家淨零減碳政策的穩健引導下,已搖身成為亞太地區離岸風電的領航者。目前,台灣的風力發電裝置容量已領先日本、韓國及澳洲等國,這不僅奠基國內綠色能源的發展基礎,還能將專業技術輸出國際。

談及離岸風電產業所需的人才,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各類海事工程人員,如負責水下基礎建設、風機安裝,或是海上和陸上變電站作業的專業團隊。然而,有資料顯示,這類工程技術人員實際上僅佔所有從業人員不到四成,換言之,還有許多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共同推動著這個新興產業巨輪。

「離岸風電上中下游產業鏈的脈動不斷發展與演變,對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持續變動,」台亞風能專案開發總監謝智超說。他解釋,台灣離岸風電從無到有,政府以示範獎勵、潛力場址、區塊開發等三階段依序推動發展,不同階段衍伸出不同的工作內容與人才需求。

像是風場開發初期的選址階段,需要進行詳細的環境調查和工程設計,因此招募對象包括海事工程專業技術人員、許可規範處理專家以及專案管理人才。在環評申請階段,除了法務領域的專業人士,還需要擅長公共關係的溝通協調工作者,以便順利與環評單位、在地居民及環保團體等各方互動。從籌設申請到設備採購,財務金融專業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台亞風能以國外一風場開發案為例,歸納出風場建置所需的六大專業人才領域。除了工程技術領域(38.5%),還包括航運與物流(23.1%)、財務與商業(12.8%)、環境與生態(10.3%)、專案管理與協調(10.3%)以及政策與法律領域(5.1%),顯見離岸風電產業的多元性和複雜性。

跨領域專業成綠色產業新驅力

這個新興產業正熱切地期待更多年輕新血的加入,並為各專業領域的青年學子提供多元的職涯發展機會。謝智超舉例,離岸風電的開發不僅關乎工程技術,更需要深入考量開發案對當地居民和環境的潛在影響,需要傾聽地方需求,致力於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並推動公司治理的永續發展,最終實現共生共榮也共融的多贏局面。

國內各大企業如台泥及中華電信相繼發布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報告書,評估營運活動對自然之依賴影響及其衍生之風險和機會,兼顧產業發展及生態保護,發展環境永續商業模式。中華電信以自身營運據點作為受脅植物保育基地,結合公司 AIoT 監測技術,以科技賦能物種保育即為一例。

從調查、協調到提出共生共融方案,需多元學科及經驗背景的人才共同參與。謝智超指出,生命科學系的學生在求學階段可能以為未來求職領域主要在生醫製藥相關領域,但實際上,在離岸風電產業中,他們的專業知識在環境影響評估、物種辨識、棲地和生態復育等領域都極具價值。

即使畢業於看似不直接相關的科系,只要具備出色的溝通協調能力、卓越的組織及問題解決技能,並對風電產業懷有學習熱情,依然有機會在這個領域找到合適的位置。台亞風能招募實習的青年學子就是最佳例證:來自語言、人文、工程等多元背景的六名實習生當中,有五人現已順利進入離岸風電產業就職。

「我們這個產業沒有限定必須來自特定科系。你的相關背景,可能會在任何一個環節對這個產業有所幫助,」謝智超說。

台亞風能專案開發總監謝智超。圖片來源:台亞風能

證照在手,職涯發展更加分

對於有興趣投身風電領域的青年學子,謝智超提出了幾個關鍵的自我探索建議:深入思考自身科系或專業技能能為產業鏈帶來什麼獨特價值,評估是否對產業懷有足夠的熱情,反思自己平時是否關注環境、保育、健康等議題,以及對台灣能源轉型方向或相關時事有多少了解。這般自我檢視不僅有助歸納個人的職涯發展方向,同時也是許多雇主在招募新血時關注的核心問題。

此外,持有離岸風電產業鏈所需的相關證照,也是職涯發展的重要籌碼。從全球風能組織(GWO)提供的基礎訓練、國際海事工程作業規範課程;國家環境研究院提供的環境影響評估訓練,到國際專案管理師(PMP)、財務金融專業證照、乃至潛水或急救技能證明,都能有效彰顯個人在相關領域的專業能力和企圖心,不僅強化求職競爭力,也能為職涯發展開闢更寬廣的可能性。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