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 產業動態

把握亞太離岸風電黃金機遇的成功方程式 在產業爆發的關鍵時刻, 什麼樣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 文 吳育珊

德唯特技術人員於德國訓練中心進行1:1 風機座艙模擬訓練,強化全球運維團隊實戰能力。

 

全球風電市場的快速擴張正推動運維(O&M)服務競爭白熱化。根據全球風能協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GWEC)報告,2024年全球新增風電裝置達127GW,刷新年度紀錄,儘管面臨宏觀經濟壓力與供應鏈瓶頸,仍有29家風機製造商成功安裝23,098座風機,不僅如此,市場的擴張更直接轉化為運維服務的巨大商機,運維已躍升為風電產業的第二大營收支柱,風機製造商約有三成營收來自服務業務,且這個比重預期還會持續上升。

尤其在亞太離岸風電市場爆發式成長的黃金時期,什麼樣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跨國運維服務的領導者?面對這個關鍵問題,德唯特台灣總經理邱浩維的答案很明確:戰略眼光、執行能力、技術優勢與前瞻布局,四者缺一不可。

數據最能說明市場機遇的巨大。根據國發會規劃,台灣離岸風電將從2025年的5.6GW,躍升至2030年的13.1GW,2050年更上看40-55GW,意味著25年間將實現近十倍的驚人成長。此外,亞太區域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也在積極追趕,整個區域正迎來離岸風電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德唯特的亞太市場征戰歷程,已成為跨國運維服務商進軍新興市場的標竿案例。WindTAIWAN以邱浩維的職涯發展為經、德唯特的戰略布局為緯,全面解構這套制勝方程式的核心要素。

戰略先行:為何德唯特能搶得亞太先機?

成功企業的第一個特質是戰略眼光,在亞太離岸風電市場還處於萌芽期時,德唯特就具備了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邱浩維的職涯選擇,處處透露著敏銳的產業嗅覺。早在2016年,具備環境工程專業背景的他便投身德國海底電纜產業,深度參與歐洲離岸風電產業的成熟運作,並累積了第一手經驗。2018年德唯特決定跨出歐洲、進軍亞太時,台灣成為首選據點;三年後,邱浩維積極爭取、毅然回台加入團隊,2024年更升任總經理,從國際市場的實戰經驗者,轉身為亞太戰略的關鍵執行者。

「為什麼選擇台灣作為亞太首站?」邱浩維的回答反映了清晰的戰略邏輯:「首先是台灣在政策面的前瞻性,在整個亞太區算是領頭羊。加上我們在歐洲的長期合作夥伴,像是沃旭、CIP等國際開發商也來到台灣設立風場。」

更重要的是,德唯特不只把台灣視為單一市場,而是整個亞太區的戰略樞紐。邱浩維透露:「未來不管是日本或韓國市場的開發,都會從台灣這邊出發。」

市場發展軌跡更進一步詮釋了該公司的戰略遠見。台灣領先亞太市場,於2016年積極發展離岸風電,並確立「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的三階段發展策略,創造投資額約新台幣一兆元及約兩萬個就業機會,而德唯特2018年的前瞻布局,在市場起飛時奠定了競爭優勢。

戰略眼光還體現在對人才的前瞻性投資。德唯特在歐洲擁有超過二十年的風電運維經驗、累計承接超過8,000座風機運維服務的技術積累。邱浩維強調:「我們採取系統性的技術移轉策略,將歐洲的運維經驗轉化為台灣市場的在地優勢,並建立完整的技術傳承體系,培育具備國際水準的本土專業團隊。」

以「技術本土化」為核心的戰略布局,不僅符合各國政府的在地化要求,更為德唯特在亞太市場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執行制勝:如何突破日本市場的文化壁壘?

有了戰略眼光還不夠,成功企業的第二個特質是卓越的執行能力。德唯特進軍日本市場的過程,完美詮釋如何將戰略轉化為實際成果。
日本市場的挑戰是顯而易見的,作為相對封閉的市場,加上政府對運維核心本土化的強烈期待,讓許多國際企業望而卻步。邱浩維坦承:「進軍日本市場的初期,我們的確面臨了跨國企業的典型困境:如何突破封閉的市場壁壘?經過策略評估後,可行的進入模式主要有兩種:直接收購日本企業快速建立據點,或與具備豐富在地經驗的夥伴策略結盟。」

但德唯特沒有選擇簡單的併購路徑,而是以更有挑戰性但也更有價值的深度合作模式。2023年1月,德唯特與日本重工業巨擘日鐵工程株式會社(下稱日鐵工程)簽署合作協議,其價值遠超越一紙商業合約,更是東西方企業文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實踐。

此外,執行能力的關鍵著重於對文化差異的深度理解和務實應對。邱浩維分析與日本企業合作的核心挑戰:雙方的溝通風格有所不同;台方表達較直接,而日方通常在建立信任關係後才會更為開放地討論核心議題,因此,需要耐心建立互信。從日鐵團隊每月往返台日兩地的密集互動,得以進一步說明日本企業對建立長期夥伴關係的重視。

基於對文化特質的理解與尊重,德唯特採取靈活的協作策略,既配合日方的溝通習慣,又確保技術支援管道暢通。國際企業合作的核心智慧由此可見:密集的面對面互動與文化適應能力,是建立深度信任關係的關鍵要素。

跨文化協作的成果已開始具體顯現,今年,日鐵派遣工程技師來到台灣的風場,與德唯特團隊進行實務培訓與技術傳承。邱浩維說:「考量日本目前僅有幾個近岸風場運作,在遠洋離岸風電領域經驗相對不足,因此我們規劃在日本離岸風場正式商轉前,透過合作讓日方團隊累積實戰經驗。」

從2023年初步接觸到2025年實現深度技術合作,兩年內完成從戰略結盟到實質交流的完整進程,德唯特證明了跨國企業在封閉市場中的高效滲透能力。

技術領先:一條龍服務重新定義運維標準

戰略和執行為企業打開市場大門,但真正的競爭優勢來自於「技術領先」。德唯特的第三個成功要素,就是通過差異化的技術服務重新定義市場標準。

GWEC於2024年發布的第五版《風電運維服務供應商資料庫暨市場趨勢報告》(Wind O&M Service Provider Database and Status & Market Trends Report)印證產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報告指出,2023-2030年間,風電售後服務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預計達10%,至2030年全球服務市場規模將接近2TW(以風機二十年標準使用年限計算需要運維服務的風機總裝置容量)。報告進一步指出,全球風電服務市場價值預估將從2022年的139億美元擴張至2030年的295億美元。

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差異化服務能力已成為業者突圍的關鍵。德唯特的競爭優勢何在?邱浩維明確指出核心差異:「我們與同業的關鍵差異在於提供全方位整合服務,涵蓋BOP(Balance of Plant,電廠輔助設施)與風機運維,甚至是完整的風場資產管理。」

德唯特的差異化服務採用一條龍模式,為業主創造雙重價值:大幅降低溝通成本與時間耗費,同時消除多重介面協調時常見的延遲與衝突。以近期離岸風電計畫為例,已與德唯特簽署五年期遠端監控中心(OCC)和海事協調(MC)服務合約,充分展現市場對整合式服務方案的需求與認同。

邱浩維透露,德唯特將在台灣建置一個大型監控中心,成為未來離岸風電計畫的營運樞紐。中心配置監控螢幕牆可即時掌握風場各項運轉參數,並整合無線電通訊系統處理現場協調需求,預計於2026年第二季正式啟用。
更深層的技術優勢在於工程能力的差異。邱浩維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明競爭差異:「很多運維廠商只能做例行性檢測,就像只有『手』,但德唯特有強大的工程部門,就像是『腦』,當設備出現異常時,我們能夠將故障零組件送回實驗室進行深度分析,向業主提供從根因診斷到維修策略的完整技術解決方案,達到『手腦並用』的綜效。」

德唯特從今年開始為某業主提供風機運維服務,最能說明故障診斷與維修的技術能力如何在競爭中建立差異化優勢。邱浩維說:「經過審慎評估,業主選擇德唯特的關鍵原因是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能力,不僅涵蓋例行性年檢,更具備其他廠商缺乏的故障排除與維修專業技術。」
除了核心技術能力,德唯特的創新還延伸至設備客製化領域,以雲林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的人員運輸船「風盛一號」為例,德唯特從設計階段就融入運維概念,「白天做運輸,晚上做海底地形掃納,等於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上述技術優勢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奠基於德唯特在歐洲深厚專業經驗的積累,得以為亞太客戶提供世界級的服務水準。

前瞻布局:歐洲二十年淬鍊的亞太制勝密碼

隨著全球風電產業邁向大型化時代,德唯特展現出基於歐洲經驗的戰略前瞻性。在歐洲成熟市場超過二十年的深度歷練,讓德唯特具備獨特的趨勢判斷能力與技術服務優勢,邱浩維認為:「風機大型化對我們來說反而是好事,因為可以提供更專業的技術服務。」
當這些大型化的風機需要更換零組件時,維修船舶的結構性短缺問題隨即浮現,形成供需嚴重失衡的困境。邱浩維分析,歐洲市場目前面臨的核心挑戰正是維修資源配置的根本性缺口,這種基礎設施瓶頸已成為制約整體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基於前瞻性判斷,德唯特已為台灣市場展開前瞻性部署。在預防性維護方面,德唯特除了主動向離岸風電業主提出風險預警與維護建議,更在技術創新部分積極導入AI、AR/VR及無線水下無人載具(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等全面提升運維效率,從數據智慧化到作業自動化形成完整的技術生態系統。

首先,AI技術建構智慧數據分析平台,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預測設備故障並優化維護排程;其次,AR/VR技術提供沉浸式訓練環境,在變電站項目中的3D建模系統讓工程師能在陸地上預先模擬海上作業;最後,AUV實現自動化實地應用,取代傳統有線設備執行檢測任務並即時回傳數據。由智慧分析驅動、虛擬訓練支撐、自動化設備執行的技術架構,體現該公司對未來運維模式的前瞻布局。

展望未來5年,邱浩維對亞太區離岸風電市場持樂觀態度:「我認為會有三個主要發展:第一是離岸風電容量快速增長;第二是技術不斷升級,包括AI、無人機等新技術的應用;第三是產業鏈在地化,各國都希望把人員與技術留在當地。」

基此,德唯特將培養人才視為前瞻布局的另一重點。邱浩維提到德唯特在歐洲的專業訓練中心採用一比一風機座艙模擬系統,提供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專業訓練,除了滿足組織內部需求之外,更成為德唯特與各國政府及合作夥伴建立長期關係的戰略工具。

成功方程式:四大要素缺一不可

回到最初的問題:在亞太離岸風電市場快速崛起的關鍵時刻,什麼樣的企業能夠把握歷史機遇,成為跨國運維服務的領導者? 
綜觀德唯特的市場布局,可歸納出四個關鍵成功要素:

戰略眼光:早在2018年即洞察台灣的樞紐價值,並將其定位為亞太區域總部而非單純的投資據點,為後續市場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
執行能力:面對日本相對封閉的商業環境,憑藉靈活的跨文化協作策略,建立互信的戰略夥伴關係。
技術優勢:突破傳統運維服務的人力供應模式,建構從設備檢測到故障分析的完整技術服務鏈,以及風場資產管理、專業顧問諮詢服務,實現從執行層面邁向智慧分析的服務升級。
前瞻布局:運用深植歐洲逾二十載的市場歷練,判斷亞太產業發展趨勢,提前部署技術創新與人才培育。
邱浩維強調,德唯特的核心價值建構於專業(Professional)、可靠(Reliability)和安全(Safety)三大支柱,並致力於將此價值體系與各地文化特色融合,與區域夥伴形成互補優勢,在亞太地區建立完整的運維服務生態系統。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進入關鍵階段,離岸風電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德唯特以實踐證明,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突圍並非偶然,更將憑藉這套成功的方程式,在亞太離岸風電的競爭版圖中,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閱覽全文請訂閱《WindTAIWAN》雜誌

★ 紙本雜誌 & 電子書 同步上架!

博客來   讀墨電子書  Google Play Books Apple Books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