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9 - 海事工程
就地支援 船商建議:建立在地船舶零組件大倉庫及配送基地
文
WindTAIWAN
能源媒體Riviera Maritime Media 於4月12至16日舉辦亞洲海事及離岸工程論壇。在「離岸風電在台灣: 機會與挑戰」的議程中,與會的全球海事策略離岸工程部門資深分析師Ferenc Pasztor, 商船三井株式会社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Jay Ko以及Safeway執行長Wijnand van Aalst認同台灣快速發展的離岸風電產業,確實為船商創造許多機會,不過為提供更加有效率且符合成本效益的服務,必須做出一些策略改變。
與會者表示,船員訓練、設備認證、額外備件和零件等領域,使得在台灣市場營運較其他市場困難,解決的方式就是引入更多支援服務公司進駐到台灣。
商船三井股份有限公司(MOL)台灣總經理也表示,除了硬體設備,還有法規面向的問題有待解決。
他說明:「有許多船員陪訓課程必須在台灣進行,設備認證和船舶設備和零組件供應鏈也必須設在台灣。」
2020年商船三井股份有限公司(MOL)與台灣大統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打造該合資公司旗下首艘運維船,提供台灣市場使用,目前該船將為丹麥商沃續能源大彰化風場運維使用。
Jay Ko進一步指出:「即使在Covid-19疫情之前,如果船舶需要用到額外零組件或者是設備,甚至有不得不租用的情況之下,把這些設備或零件運送到台灣已經要花上不少時間;要等到技師來到台灣,可能要更久。一艘船如果不出工,稱本就會變高,風場延遲完工的風險也會變高。」
與會者皆認同,隨著產業逐漸成長,台灣未來亟需一個船舶零配件及設備的倉庫或者是配送中心。假如沒有這樣的支援,船舶可能會因為要等零配件抵達,花上許多時間,較其他發展更加健全的市場競爭力降低。
Safeway執行Van Aalst則表示:「最理想的狀態是如果你需要船舶配件或零組件時,根本不需要再『進口』,而且要避免因為船舶因在地缺乏零件就面臨停租的最壞情況。」
他也建議,隨著風場產業蓬勃發展,風場開發商應該合作,打造船舶聯合支援系統。以上述提到零配件及設備倉庫、配送中心為例,「假入各個開發商都有各自用有,各自也只支援自己的風場船舶,並不合理。風場開發商可以參考北海油氣產業的案例,大部分的大型油廠都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前提下,共同使用一座供應基地。」
他也提及,船商也確保台灣籍船員可以得到妥善的培訓,妥善使用船上工具及設備。
三井商船的副總更直指,目前台灣離岸風電船有一個更大的挑戰,這個挑戰是台灣海洋相關法規接軌尚未完全與國際規範接軌,會直接影響到MOL和大統海運旗下SOV運作。他指出,目前台灣尚未將產業人員,也就是船舶上的風場技術人員,納入船員的解釋範圍。有鑑於關鍵法規尚未建立,這使得MOL旗下的運維船,僅能歸納為「客船」,成為全世界唯一且僅有明明是運維船但只能被定義為客船的案例,但他希望這是最後一個案例。
Jay Ko也表示,這艘將為大彰化風場服務的SOV船將為油電混和船Hybrid),將在越南頭頓船廠製造,預計在2022年上半年完建。
Source:Riviera
/WindTAIWAN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