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 焦點話題

2021全球離岸風電高峰會-臺灣今展開 聚焦港口建設提升和區塊開發議題 By 徐慧倫

 

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低碳倡議行動(ECCT-LCI)與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舉辦的2021年「全球離岸風電高峰會-臺灣」今(26)日隆重展開。邀請到臺灣政府部會首長、領域專家等,共同探討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的推動及發展。本次的年度高峰會聚焦在亞太區域未來十五年發展的關鍵挑戰和機遇,聚焦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亞太區域供應鏈的行程、港口基礎建設以及風電製氫等議題。本次有1500多人報名參加,由於防疫規定,實體會議僅開放180人參加,線上則超過1000多人參加。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離岸風電2035年預計發出773億度電、帶動新台幣3.2兆元投資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透過線上致詞時表示,歐洲商會在臺已經成立超過三十年,離岸風電是台灣重要的能源產業,這次也是他第三次參加高峰會。雖然遺憾無法今年親自出席,但仍希望透過線上的祝福,預祝活動順利。台灣在離岸風電推動作法方面,他表示前兩階段預計達5.6GW的裝置容量。除創造經濟規模外,也同步建立供應鏈能量。沈榮津表示,目前台灣已經有兩座風場。台灣首座商業化風場128MW海洋風場已在2019年正式商轉,彰化的109.2MW台電一期示範風場也將在年底商轉,「明年會有更多座風場建置完成。」在區塊開發方面,能源局也已經公布相關辦法,從2026至2035年將釋出15GW,確保台灣離岸風電永續發展。台灣身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緊跟RE100的世界趨勢很重要。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電,預計到2035年將產生773億度電,帶動新台幣3.2兆元投資,並因本土供應鏈創造7.2萬人次就業機會。展望未來,沈榮津表示推對離岸風電至今,台灣已與許多全球夥伴的合作取得寶貴經驗,做為台灣離岸風電持續發展的養分。台灣將在既有基礎上持續跟歐洲的夥伴交流合作,也期望歐洲業者歡迎加入供應鏈、一同進攻亞太市場。

經濟部長王美花也透過線上影片致詞表示,歐洲商會今年已經第三度召開離岸風電高峰會。目前台灣已經完成兩座具商業規模的風場,海洋風場驗證了離風電開發的可行性,也解除了不少人對於風場是否能承受颱風、地震的疑慮。王美花指出,台灣在離岸風電是領先地位但仍屬剛起步的階段,需要不少技師和船員,但因為各國加強邊境管制的措施,使得外籍船員、技師入境較為嚴格。因此,經濟部也快速地研擬離岸風電入境防疫計畫,將疫情建置的影響降到最低。王美花也表示,今年六月四日,離岸風電入境防疫計畫獲得指揮中心同意,在八月二十日,經濟部提出的更新版防疫計畫,加速外籍技師及其眷屬申請入境。王美花也表示,為了讓風場能夠持續建置,經濟部、能源局、疫情指揮中心也同意將相關計畫延展至年底,協助技術人員入境事宜。
 

歐洲在台商會副理事長尹容:港口建設、國產化政策和行政流程要再加強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尹容致詞時表示,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很榮幸能舉辦第三屆全球離岸風電高峰會,並且持續推動低碳倡議。今年歐洲商會攜手GWEC和台灣港務公司共同舉辦離岸風電高峰會感到十分榮幸。他同時感謝經濟部和交通部今年首度的參與。尹容指出,全球的經濟持續遭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台灣防疫作為是國際間的模範生。然而,風場建置卻因為疫情的邊境管制受到影響。疫情會慢慢減緩,但是台灣離岸風電產業未來還是會面對下一階段的問題,包括強化港口建設,來因應風機巨大化和船舶。在此會議中,大家會共同探討台灣國產化政策,減少許可程序太冗長、提交程序不透明的狀況,或者行政程序冗長的問題。尹容表示,如果業界能與政府建立互信和深化合作關係,可以共同發掘區域合作的機會和潛在商機,舉例而言:綠氫開發。最後他表示,加速開發再生能源才能降低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性,幫助台灣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

交通部常務次長祈文中致詞時表示,這是第一次交通部首次參與離岸風電高峰會台灣場次。離岸風電是國家的能源政策,交通部提供碼頭和土地以利風機預組裝,協助政府達成風電本土化的目標。航港局為了確保航道安全,在今年七月十六號公布了彰化航道,台中港務公司興建五座重件碼頭,其中還包括中二碼頭打造國產化專區,今年六月交通部已釋出50%離岸風電規劃用土地,明年底前會釋出剩餘土地。經濟部和交通部將調度可用的後線和鄰近土地,以符合新式風機量能和發展,並且提供更好的租金優惠。他相信未來會有越來愈多的風電船頻繁的進出港口進行補給作業,因此也規畫西側跟北側的航行空間,並已納入經濟部離岸風電場址作業要點一併公告。

全球風能理事會執行長Ben Backwell表示,隨著離岸風電產業持續發展,隨著全球掀起能源轉型趨勢。亞洲市場急起直追。台灣也面臨如何促成區域市場成熟,讓綠電的好處惠及更多人民,風場建設上促成更多的合作的議題。他也表示,區塊開發的成功與否,影響台灣是否能確保領先地位。根據GWEC跟政府單位的對話,台灣風電市場要更成功,首先政府的期待必須合理,讓業界有合理的利潤能持續開發專案,風場規模擴大和加強基礎設施,才能讓台灣風場持續開發。他表示,風能產業和台灣政府的對話一直都很開放、很正向,各自透過對話了解彼此關切的議題,將有助於產業發展。

能源局長游振偉:區塊開發每年競標都將滾動式檢討

從事離岸風電產業時十八年的全球風能理事會離岸風電新市場資深顧問Maya Malik代表主持高階產業論壇。在政府代表的部分,能源局長游振偉在論壇中發表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的規畫和相關的前景。台灣推展離岸風電的兩大考量因素就是風場條件和水深,而台灣海峽被視為是全球最佳風場之一。隨著固定式的水下基礎已經可以能在水深六十公尺以上建置,但有開發商也看到浮式風能的潛力。第二階段遴選和競標的風場在未來兩年都會陸續併網上線。在區塊開發方面,會對開發商進行資格審查,之後再進入競價階段;此外,在這一階段台灣政府也將持續延續國產化機制,但在項目(必做、加分)和數量方面都增加執行上的彈性。為了讓台灣風場更有競爭力和多元化,每風場競標裝置容量不會超過600MW。而為了避免開發商再次遇到「開發地雷」也公布的禁止開發區並且邀集各部會共同參與聯審會,節省開發商行政程序。從明年起區塊開發競標,經濟部都會因應每一輪的競標作業做滾動式和檢討,保留後續的彈性。展望未來,2035年離岸風電發電量預計將達到590億度,減少3.27億噸的碳排。創造五萬七千個工作機會等。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則表示,針對離岸風電產業政策與推動、推動成果和區塊開發產業關聯方案的規劃發表。在台灣,2035年離岸風電會有20.6GW的裝置容量。在過程中,各個部會到總統府都願意傾聽業界的心聲。「離岸風電既是能源政策也是產業政策」,楊志清表示。楊志清指出,產業關聯方案推動的時程表是有計畫和策略性的在進行。回顧2017年,工業局、國內業者、開發商和風機開發系統商就開始進行工作小組討論,綜合討論,進行了76個場次會議後,根據台灣具有的能量, 每一個年度可以達成的項目, 一一規劃階段性本土化落實項目。楊志清表示,台灣相關的配套措施陸續到位,包括國家融資保證機制在國發會的監督下已經形成; 台灣的三個港口,台北港、台中港跟興達港的建設持續進行,此外焊接等離岸風電相關技術人才的培訓以及供應鏈養成,也按部就班的在執行。楊志清表示,產業關聯性政策可由「在地採購」、「在地合作」和「在地投資」等三個方式來落實。他也認為產業的供應鏈正在逐漸形成。至於業界所關注的區塊開發的第一階段的產業關聯性正式計畫在行政部門的統整後,將逕行公布。楊志清也表示,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風場的技術指導和進度確實有些落後,隨著疫情減緩他相信進度會逐步趕上。

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表示,他表示感謝各界對港務公司的指教,台灣港務公司負責的是港口營運,也非常願意傾聽和溝通,並且虛心向業界學習。台灣港務公司與製造商共同合作,希望為台灣的能源轉型盡一份心力。他也準備了一段影片,介紹台灣港務公司為離岸風電所做的努力。台灣離岸風電是重要的再生能源來源,離岸風電跟港口息息相關。營建和預組裝、製造和運維以及人員都很重要。離岸風廠的建置工程中包含各式各樣的船舶,因此也會考量至些船舶的需求做優化的調整。台灣港務公司管理的是台北、台中和布袋港,跟國內外離岸風電公司共同合作,並且成立台灣風能訓練中心,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培養人才。 

航港局:彰化船舶交通服務(VTS)中心本周六啟用

交通部航港局副局長劉志鴻表示,航港局以三大面向:船員、船舶和航行安全,來協助政府達成產業目標。在船員部分,為了保障本國籍船員的工作機會,也訂定規範要求開發商必須雇用一定比例的本國籍船員,但由於顧及到有能力的船員目前有限或在培訓中,因此可以「培訓計畫」來取代。在船舶方面,只要通過能源局的審核,航港局就會依序發放航行許可,但劉志鴻強調外籍船舶並不包含中國籍船舶。在航行安全的部分,航港局根據國際法規來修訂相關國內法規,並且兼顧航行安全、海事安全、風場建置的安全。他指出,彰化風場航道(長22海里、寬為9海里)相關指南也在26日正式開啟。此外,航港局從去年十二月試營運的建設VTS中心在10月30日也會正式啟用。

風機系統商:台灣要持續發展離岸風電 亟需世界級港口

維特斯台灣總經理Alex Robertson出席此會時表示,他雖剛到台灣,但在國外也看到了維特斯在台灣供應鏈的成就。台灣在幾年內達到歐洲數十年才做到的成績,實屬不容易,但他也坦言,每天都有不同的挑戰。台灣在區塊開發的所用的風機會特別龐大,在國產化的部分也要有些改變。他認為,現在的本地化是以規格為基礎,但放眼未來將是以競爭力為導向。台灣在亞太國家目前在離岸風電是佼佼者,但是南韓和日本也在加緊趕上,他提醒台灣要有世界級的港口,才能趕得上世界開發進度。

達德能源代表曾葳葳表示,達德能源在2000年起在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一直都沒有缺席,未來在區塊開發也不會缺席。雲林允能風場與台灣的各個港口和供應鏈都密切的合作。風場開發的過程的確遇到了重重困難,因為國外疫情的關係,有許多技師和主管無法到台灣來;今年中旬台灣本土疫情爆發,政府也採取了邊境管制的措施,協助風場建置能如期執行。

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則表示離岸風電在淨零轉型的過程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台灣作為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綠能未來也會是台灣出口極大的競爭力。汪欣潔表示台灣雖然在亞太目前是領先者,進程也相當受到亞太鄰國的關注。她認為,沃旭能源相當努力把國內的供應商從零到一,扶植到從無到有,有許多廠商符合QHSE的標準,甚至已經資格、能力跨出台灣。沃旭能源明年年初在台中港的運維中心2022年將完工,第一座運維船也將下水執行任務,並且訓練了一批在地菁英。她不斷地強調,在地供應商的學習曲線對於開發商來講仍是一個不確定因素;著眼未來區塊開發,碼頭、後線土地、橋梁和道路規劃是需要在進一步地加強。

西門子歌美颯離岸風電營運總部董事長倪邇思,他表示過去三年每年都參加離岸風電高峰會,他也特別欣慰在台上可以看到許多女性高階主管。隨著西門子歌美颯的人數逐漸增加、規模也積極擴大。他認為,台灣下一步就是要有全球化的供應鏈。他特別也指出,西門子歌美颯在台中港工業專區2的進程,包括機艙組裝廠的正式開工和首座台灣組裝的機艙露出,他認為這是一趟精彩的過程。西門子歌美颯希望台中港作為基地,不但服務台灣,也出口其他市場。倪邇思指出,風機的國產化還有很多零組件要國產化,未來台中港還有繼續升級的空間。例如丹麥的艾斯比約港,升級建設容納更大的風機並且服務風場。

國產化的困境:公私協力可為解方

CIP台灣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致詞時強調,彰芳西島和中能風場兩座由CIP(後者與中鋼投資)投注的風場,共900MW,可謂台灣一百萬戶家庭提供潔淨能源。許乃文表示,這兩座風場是全台灣國產化比重最高的風場,可稱之為「360度指標級的國產化風場」。CIP所投注的兩座風場,不只協助催生本土產業鏈,跟國營中鋼公司,共同扶植台灣在地的產業鏈,希望供應商能持續地在區塊開發階段持續接單、練兵直至能接外銷訂單,「這是一個強大的使命感和榮耀。」

許乃文也表示在綠色金融上,彰芳西島的全球人壽和台灣人壽直投風場,是全亞太首見也是台灣首例,這也展現了台灣綠色金融發展正面的體現。中能風場的專案融資即將在11月到位,將刷新彰芳西島風場公股銀行、台灣綠色金融參與離岸風場專案的新紀錄。許乃文也指出,區塊開發充滿挑戰也相當刺激,解方就是可能就是「公私合作」,與政府一起做開誠布公揭露資料和尋找解決方案。她也提出日本、韓國非常的積極和激進的在開發風場,但她相信台灣供應商在高規格的國產化政策下能站穩腳步,讓內需市場接到足夠的訂單,未來在區塊開發面臨價格廝殺時,供應鏈的壓力也不會這麼大,永續面對區塊開發的價格競爭,直到進軍亞太和國際。

針對論壇主持人提問,台灣在地化有哪個項目目前是遭遇到相對高的困難時,沃旭能源總經理汪欣潔回應:「在歐洲發展離岸風電的歷程裡,產業在地化是必然的趨勢,只是要花多少時間、資源,能夠讓它在我們期待的範圍和時程能夠落實。」
目前沃旭能源大彰化風場在地化的項目包括風機塔架、水下基礎、基樁和陸上變電站的電力設備,看起來雖然少,但「從零開始做」確實困難重重。以陸上變電站為例,剛開始克服環安衛有些困難,但這兩座陸上變電站在年底即將完工,明年初開始測試。汪欣潔坦承,真正遇到本土化挑戰的項目是水下基礎。水下基礎包括轉接段、管架式水下基礎、基樁等部件。因應台灣地質要求,沃旭採用是結構較為複雜的管架式水下基礎。台灣的供應商花了三年的時間,在今年的第三季完成了第一座100%產製的管架式基礎,汪欣潔稱讚這是相當了不起成就並感謝在地供應商的配合。即使目前已經到了風場施工的尾聲,沃旭團隊仍希望趕在天氣窗之前,讓台灣生產的基樁打在海床上,上面的管架式水下基礎未來也會在年底和明年初完工。供應商之所以會面臨挑戰的原因是,沒有離岸風電工程的經驗,因此缺乏高階焊工。品質、環安衛的標準、歸建檔案、現場生產、下游供應商管理和大型專案管理仍需要經驗的累積。
對此,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對此回應,水下基礎是相對比較辛苦,「水下基礎的打造是從零開始,在精度和環安衛等嚴格的要求下,過去是台灣供應鏈較缺乏的。如今,跟著開發商和系統商一路走來,會逐漸克服了困難。」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