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 - 產業動態
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永續能源國際論壇
By
WindTAIWAN
2021年11月11日於高雄展覽館舉辦「台灣循環經濟大聯盟論壇」,在當日下午場的永續能源國際論壇,邀請來自國內外許多能源產業的先進,分享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背景、未來展望、技術科技及實務經驗。
鼎日能源王依婷董事長,從近年國際再生能源發展背景開始說起,包含最早期的氣候公約,希望經濟發展是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到1990年至2015年的京都議定書,參與會員國有一致共識需將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準,還有2015年的巴黎協議,明確訂定出對於降低溫室氣體的框架,並由各國自主推動,並於每5年檢視減排成績。另外,王董事長也特別提到,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綠電已經被視為未來主流電力,不管是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或是其他再生能源的發展在近年都有著顯著發展,預估到2025年,再生能源將可望達到62%的占比,另外也特別指出同一時間(2021年11月11日),在英國也正舉行著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主要議題聚焦在加速電動車發展、燃煤電廠成為歷史、結束砍伐森林及減少溫室氣體等五項內容,顯示應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等議題,不分國內外都是受到各國相當重視的議題。
另外,國內能源轉型方面,直到2021年7月,太陽光電系統裝設量已達6,764MW,預估年發電量84.5億度,設置面積相當於8,198.8個足球場,一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30.3萬公噸,相當於種植35,863.6萬顆樹,不過王董事長也說明,目前再生能源占比仍低(10%以下),大部分還是以燃煤發電為主(約40%以上),期待政府能加速國內再生能源的發展,跟上國際對於各項因應氣候變遷所採取的各項規範。
聯齊科技王懷賢經理,介紹能源物聯網來強化城市之能源韌性,概念是由能源物聯網的一站式架構,透過智慧管理、數據分析、AI調控與顧問服務,實踐從能源之數位轉型與零碳足跡。其中,王經理特別提出一項省思議題「你該擁有的是綠電還是調整力?」,政府透過法規門檻步步要求用電大戶來使用,但同時處於國際供應鏈一環的台灣業者卻面臨著,因為再生能源不穩定及國內政策要求雙重夾擊下之巨大壓力,國際綠色供應鏈RE100也針對此項議題提出發展關鍵要素及建議作法,企業可透過採購多樣化的再生能源、並結合能源管理、儲能,將可望有效率地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而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台電也將可以預期更能依照企業提供調整力(需量反應、儲能)來穩定供電,確保企業用電穩定,提供良好的能源穩定環境。
亞氫動力石夢嵐經理,談到的則是綠色能源中的「氫能」與「生質能」,首先介紹國內電廠過往主要偏向集中式電場,這通常需要大範圍的土地取得、供水取得、並具有汙染量高且聚集、龐大廢棄物等問題,未來則有往分散式小型電站趨勢,分散式電網的概念具有清潔、高效能及多樣化等特色,並且具有較低維護成本,具有長時間發電的功能,小型電網主要能源就是以「氫能」及「生質能」發電為主,氫能一般製造模式有三種,分別為重組製氫、副產物氫氣及水電解製氫,氫氣來源決定對於碳排的影響力,上述前兩項所產生之氫氣在生產過程將產生較多碳排放。
Deloittle賴永發稅務部負責人及歐洲經貿辦事處Thomas Jurgenson,相繼都提到另一個國際相當火紅的話題,那就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先是介紹了碳交易系統(ETS)的概念,並說明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於既有談交易系統(ETS)之改善,也講解歐盟對於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劃如下:
年份(西元)
|
進程
|
2020
|
完成制度設計、民眾反應與WTO相容性等準備工作
|
2021年3月
|
歐洲議會研討會於3/10通過
|
2021年7月
|
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法案
|
2022年
|
完成立法
|
2023年至2025年
|
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並與第三國磋商
|
2026年
|
正式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截至2021年5月全球有64個國家採用碳定價機制(CBAM),總共管制全球約21.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儘管各國制定碳定價政策,且各地碳價逐漸成長,但卻只有3.76%的碳排放量符合「巴黎協定」應有的碳價標準,至於國內方面,台灣也於2015年公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但法規未納入「碳價」徵收機制,未來將研擬之修法方向為2050年淨零碳排,且將原有的2030年減碳目標調高,並針對每年排碳2.5萬噸以上大戶徵收碳費,徵收之碳費將用於國內低碳技術研發或是低碳產業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