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 最新消息
從風機製造及海事工程供應鏈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
文
陳妍伶
2021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進入活動最終日,今(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展場舞台區舉行的『離岸風電產業高峰論壇』分上下半場舉行;上半場邀請到西門子歌美颯、Vestas、伯威海事分享供應鏈觀點,下半場則集結產官學界代表進行綜合座談,討論『離岸風電產業的下一個十年』。
SEMI風能產業委員會暨富崴能源董事長胡惠森提到:「2050年,淨零碳排已成國際共識,屆時全球電力有80%以上將由再生能源提供,其中離岸風力將佔大宗。面對多國提出的碳關稅,能源轉型已刻不容緩。2025年再生能源佔發電量20%的目標及能源自主如何實現以及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都是重要議題。」
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
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市場開發總經理修傑洛(Gero Norman Tschierschke)提到:「30年前世界第一座風機在丹麥完成安裝時我還是小孩,當時不過450KW,2021年的現在已經發展成14-15MW的巨大風機。」
西門子歌美颯在台灣、日本、南韓都有進行中的專案,但西門子歌美颯以『打造台灣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為目標,進行台灣的落地建設。
台灣第一座商轉風場─海洋風場、雲林風場、大彰化風場及海龍風場使用的都是西門子歌美颯風機,而組裝廠的落成是西門子歌美颯變更強大的第一步。
在台中港,不僅建造擁有80名員工的機艙組裝工廠,並已完成超過20座機艙組裝;預計在大彰化第一階段風機交貨後,為海龍風場的14MW風機組裝及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進行全廠擴建。此外,深耕台灣市場多年,也建立起完整的在地供應鏈如:天力、上緯、金豐、永冠。
西門子希望台灣成為亞太出口中心,因應未來各國都可能要求零件在地製造,台灣出口的風機必須有成本競爭力,才有機會打入國際供應鏈。第三階段的2022年會很忙碌及刺激,西門子歌美颯很樂意成為台灣能源發展過程的一份子共同努力。
打造台灣在地永續供應鏈
Vestas 亞太區離岸建設專案總監Laurens van Pijkeren表示:「Vestas在台灣已有331MW陸域風電成果、81位員工,以及V174-9.5MW風機累計1.2GW的裝置容量等實績。」
而離岸風電專案則包括與CIP合作的彰芳西島風場、周三宣布融資到位的中能風場,另外還有台電二期風場,VESTAS在三個專案中提供V174-9.5MW風機共計124座。而位在台灣彰化的KK Wind Solutions則是丹麥以外,Vestas唯一組裝功率轉換模組(Power Conversion Module, PCM)的國家。未來,VESTAS將承租並擴建台中港華城廠區,作為V174-9.5MW風機的最終機艙組裝廠。VESTAS在台完整供應鏈還包括:永冠、FASSDMER、CS WIND、華新麗華、上緯、士林電機、日立、ABB及天力等。
隨著風機巨大化的腳步,VESTAS在丹麥正進行15MW原型風機葉片的製造,並希望也將此機型引進台灣。打造台灣成為下一代風機元件的出口中心,VESTAS為在地供應鏈創造更多價值,打在台灣在地永續供應鏈。
海事工程廠商看台灣離岸風電未來發展
伯威海事台灣總經理孫俊成說明:「今年9月,伯威海事停泊在台北港的船上有船員因意外受傷,即便這艘船就在不遠的港口,也是Green Vessel Status,卻因為繁瑣的行政流程及疫情影響,使得送醫、返家過程困難重重;我們必須預先設想,在港口如此,當意外發生在風場或是更危及的病況,又該如何處置?」
伯威海事參與台灣多個風場建造,包括:觀音、海洋、海能、雲林、大彰化、彰芳西島,提供不同海事工程的作業船進行工程;因疫情影響,原定2021年完成的工程多延期到2022年進行,而伯威海事船隊中的BOKALIFT 1及 BOKALIFT 2也將在明年來到台灣為彰芳西島風場提供服務。
浮式風電將是未來發展趨勢,伯威海事不僅與成大合作進行人才培育及技術研究,更具備浮式風場T&I (Transport and Installation)實戰經驗,參與Windfloat Atlantic、Hywind Scotland、Kincardine工程。此外,伯威海事更與CIP合作建造丹麥能源島專案,完成島上不同再生能源的建置與規劃。
台灣將進入開發浮式風場的時機,需要有經驗的製造商及海事工程商一起發展浮式風電,而伯威海事將能分享自身歐洲經驗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