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 最新消息

臺灣 2050 淨零碳排路徑及策略 氫能運用入列 By 陳妍伶

左起:內政部邱昌嶽次長、科技部林敏聰次長、環保署張子敬署長、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經濟部林全能次長、交通部陳彥伯次長。

 

自蔡政府於去(2021)年 4 月首次提出「淨零轉型」後,全球已有 130 國宣布推動淨零碳排目標;今(30)日,國家發展委員會、環保署、科技部、經濟部、交通部及內政部共同說明「臺灣 2050 年淨零碳排路線及政策」,提出:不興建新燃煤電廠光電風力累積裝置容量 40GW智慧電表布建率達 100%燃煤氣電廠依碳捕捉發展進程導入運用電動汽機車市售比 100%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 60%等淨零碳排里程碑,並預計在年底公布 2030 年減碳目標

 

據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之簡報,臺灣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2007 年達到 276.992 MtCO2e 之峰值;即使 GDP 成長,但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未增,使碳排放密集度呈下降趨勢。

全球主要國家以及臺灣皆以「電氣化」減少溫室氣體產生為淨零主要趨勢,未來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將帶動能源需求趨緩,預估 2050 年平均成長為 -0.2%±0.3%;而電力需求則因民生及產業需求,使年均成長預估為 2%±0.5%。

預估 2050 年之去碳電力能源配比將調整為:再生能源 60~70%、氫氣 9~12%、火力搭配碳捕捉CCUS 20~27%、抽蓄水力 1%。加強化石燃料設備電氣化及新燃料CCUS製成,應用於煉鋼、化材及水泥業製程排放。

針對建築、運輸、工業、電力、負碳技術之淨零路徑規劃,提出 2025 年不興建新燃煤電廠市區電動公車普及率 35%2030 年光電風力累積裝置容量 40GW2035 年智慧電表布建率達 100%2040 年燃煤氣電廠依碳捕捉發展進程導入運用電動汽機車市售比 100%204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超過 60%智慧變電所布建率達100%之淨零碳排路徑。

達成 2050 淨零轉型,各部會將分工從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著手,輔以科技研發及氣候法治進行推動。

能源轉型部分,預計 2050 年建置太陽光電 40~80GW、離岸風電 40~55GW、火力發電機混燒氫氨及機組搭載CCUS之外,也將燃煤電廠轉為安全備用電,並建構無碳燃料(氫能及生質能)供應體系。此外,優先擴充再生能源電網基礎設施及儲能設備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表示:「綠電會有一定比例保障給中小企業採購,政府會從多個面向協助中小企業渡過淨零轉型的過程。從宣導做起,輔導中小企業了解自己的排碳狀況。若需個別需輔導,經濟部及環保署也組成輔導團,因應中小企業需求。」

產業轉型部分包含製造、商業、建築及運輸部門。製造部門緊抓「先低碳、後零碳」的原則,從製程改善以汰換設備、擴大使用無碳能源如:天然氣、生質能、氫能,並強調循環經濟及 CCU 技術。商業部門從最耗能之空調及冷藏設備改善進行、使用低碳能源、導入智慧化運維管理,並以既有建築 60% 符合綠建築外殼隔熱效果為 2050 年目標。建築部門則分階段建立及提升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築之能效,以公有建築帶動民間建築低碳轉型。運輸部門目標 2040 年達成新售汽機車全面電動化,並積極推廣共享汽機車之概念。

內政部邱昌嶽次長表示:「考量臺灣經濟發展、戶數持續增長,空調、照明、家電、3C需求增加,且疫情使生活模式產生變化、住宅用電也增加。建築轉型參考日、歐、美淨零建築,推動策略由公有建築帶頭做起,以鼓勵獎補助方式引導民間建築跟進,再有法規強制實施。接下來,內政部會舉辦多場公民咖啡館及說明會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對話。」

交通部陳彥伯次長提到:「公共運輸市區公車  2030 年全面電動化,先行指標為 2025 年普及率達 35%。除了電動大客車,計程車、物流車輛、公務車輛的推動也會在與經濟部討論出適當的運具後公布。綠運輸是交通部長期推動之議題:透過智慧化運具共享公共自行車及汽機車,不需購買私人運具、提供智慧化交通資訊服務,減少車輛不必要繞行,使行駛更有效率。而私人運具在公共場所及私人住家的充電樁規範,除了公寓大廈管理規範須修改,各縣市政府也要一起合作、滾動檢討。」

生活及社會轉型部分,導入零浪費低碳飲食、使用取代擁有、淨零循環建築、低碳運輸網絡,並積極推動公正轉型及公民參與,使淨零轉型能化衝突為機會。

環保署張子敬署長說明:「轉型策略特別列出『生活轉型』,原因在於:從食衣住行開始推動,讓民眾從生活達到減碳、教育宣導讓民眾了解。而行為改變與消費行為息息相關,改變消費行為、走向共享經濟將使資源的使用更有效率。」

科技研發部份,科技部林敏聰次長表示:「現行科技只能達成 2030 年前的減碳目標,2050 年需要更前瞻的技術,研發目標導向強調技術可實現性及減碳貢獻度。」經濟部林全能次長則提到,未來將成立氫能推動小組,與日本、澳洲展開國際合作。

氣候法治部分,除完善現有氣候法治環境如:氣候變遷因應法、能源管理法、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外,另訂定氫能管理專法及運具電動化相關法規

環保署張子敬署長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在 4 月底送立法院審議碳費徵收也是會大到小逐步做推動,減碳額度交易使產業有機會達成減碳,制度的建立讓產業面對國際碳稅徵收,可更快適應及競爭能力。」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明:「淨零碳排過程中必要的 12 項戰略產業已有大致方向,接下來將陸續公布每項產業的計畫,包括該如何做、目標及預算編立,今年年底也將公告 2030 年減碳目標。」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