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 最新消息

2022臺荷浮式風電與氫能研討會 能源局將於今年底公告浮式示範風場規範 By 陳妍伶

圖片來源:荷蘭在台辦事處

由經濟部能源局、荷蘭在台辦事處、荷蘭經濟部企業通訊處共同主辦的「2022臺荷浮式風電與氫能研討會」於今(23)日舉辦。針對「浮式風電發展及展望」及「氫能的發展與製造」兩項主題,分派臺灣及荷蘭專家代表分享經驗及最新產業訊息。會議中,能源局能源技術組長陳崇憲表示,浮式示範風場規範將於今年底公告,歡迎開發商帶著經驗給予能源局相關建議,讓規劃更完善。

荷蘭在台辦事處副代表白瑞樸(René Beerepoot)致詞時提到:「臺灣和荷蘭都在為邁向淨零碳排尋找能源解決方案,深水區的浮式風電發展會是機會,而氫能更是重要的創新綠能;帶著過去在油氣產業累積的經驗,希望今天的交流能創造出更多機會。」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游振偉則說明:「為如期達成能源轉型目標,臺灣持續推動太陽能及離岸風電發展,透過三個階段逐步增加離岸風能安裝容量,而氫能也是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策略之一;相信今天的會議能為臺荷雙方帶來商機。」

陳崇憲說明臺灣浮式示範風場及展望時提到,全球浮式風電累積裝置容量在 2021 年來到 139 MW;從單座風場只有 7 MW 發電量,發展到 88 MW(指將在今年併網的挪威 Hywind Tampen浮式風場),可預期浮式風電將快速成長。臺灣的屏東、澎湖、新竹外海以及東半部都具有發展浮式風場的潛力,而發展浮式風電需要新的基礎建設和規範,能源局也將在今年年底前公告浮式示範風場規範。

TKI 海上風能研發總監 Bob Meijer 帶來荷蘭擴大離岸風電規模的創新挑戰分享。TKI Wind op Zee是荷蘭離岸風能創新計劃,結合 170 個以上合作夥伴 進行超過 350 個專案研究,水平拓展海上發電技術如:生物燃料、浮式太陽能光電、波浪能、潮汐能及離岸風能。受限於荷蘭為處之北海多為淺水區,使深水區的浮式發展更顯重要。荷蘭目標在 2030 年達成離岸風電發電量達 21 GW,整備好產業及離岸風場可用區域等各方面是挑戰;離岸風電在海上製氫,電力透過既有管道直接連接上岸,或透過能源島輸電及儲存氫能;透過研究整合所有電力系統將是未來主要挑戰。

        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燃氣技術業務總監 Rene Peters 分享荷蘭綠氫試驗計畫(Pilot of Offshore Hydrogen Production)時表示,北海以北正在轉變,整合油氣產業、離岸風能中心及能源島,發展製氫及二氧化碳儲存及儲能。利用現有的油氣管線傳輸海上製造的氫能及陸上製氫是兩個正在進行的概念,這個計畫在位於荷蘭海牙斯赫佛寧恩(Scheveningen)外海 13 公里處進行,利用eneco luchterduinen離岸風場之綠電製氫,預計在 2022 至 2023 年投產。將能確認海上與陸上製氫成本、確認離岸氫能製造表現、了解混合氫與天然氣及安全議題。

海上綠氫製造示意圖。圖片來源:講者簡報

最後,台電綜合研究所化學與環境研究室資深研究專員楊明偉則分享台電對氫能之布局及前景。相較其他國家,臺灣規劃的氫能佔比偏高,而台電針對氫能有兩項試驗:替代燃料及儲能媒介。在燃煤機組發展氨氣混燒,在天然氣機組發展氫氣混燒,以替代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然而,綠氫及綠氨的供應來源有限,接收站製造、儲存和相關基礎設施都是因應的問題。將多餘風力轉成氫能存儲的方式目前則受限於台電離岸風電裝置量有限。台電提出之氫能路徑圖顯示,今年開始評估氫能混燒天然氣之來源及環境評估、2030 年前完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2050 年完成儲能媒介示範工廠。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