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3 - 政策解析
運維技術規章草案說明會 目標結合國際規範並整合在地參數
文
邱治諧
圖片來源:驗船中心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與財團法人驗船中心(下稱驗船中心)於 21 日舉辦「台灣離岸風電運轉及維護技術規範草案說明會」,針對離岸風場運維技術規範現階段的進展與方向做出了說明。
驗船中心執行長鄭志文表示:「台灣的環境條件與歐美有明顯差異,如何借鏡國外既存的技術並整合近年來我國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而建立適用於台灣的技術規範有其重要性與急迫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局長連錦漳也補充表示:「離岸風力發電的發展絕非閉門造車,需要參考國際示範與規範,平台的目的在整合資源。」
在全球淨零碳排共識之下,綠能佔比的調升已成為各國近年共同的課題。標準局於 2020 年起著手編纂考量我國環境條件之離岸風電技術規範,透過「場址調查及設計」、「製造及施工」、「運轉及維護」三篇章,串聯起守護我國離岸風場全生命週期的重要技術圭臬。台灣風能協會理事長簡連貴教授表示:「台灣海域環境特殊,為確保風場的運維安全,因此海氣象與航程規劃的重要性不可忽略。由於潮汐落差問題對於發展運維港口成為重要議題,並且台灣海域的沙坡結構對於海纜安全及運維作業也尚有一定難度,目前以 SCADA(遠端監控系統)及 CMS(狀態監控系統)進行風場維護及監測。」
在裝置材質的防蝕及抗震方面,中央大學教授林景崎博士則說明:「由於裝置的鋼鐵材質抗腐蝕性不佳,因此塗料對腐蝕防護極為重要。裝置介於大氣區、飛濺區及浸沒區,在不同介質中,腐蝕現象的因應皆有差異,對於不同的裝置暴露區域,需要以不同的防蝕策略進行保護,台灣的防蝕策略以挪威的 DNVGL-RP-0416 做為參考。」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柴駿甫指出,可透過裝置結構量測儀器,及進行非破壞檢測,找出支撐結構異常之位置,再規劃修復或加強。
「由於台灣處於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板塊交界處,地震也成為運維的重要考量。檢測過程不只要找出結構問題,仍需要以結構整體的綜合考量進行維護。除了地震災害對裝置的直接破壞,『二次災害』 (例如火災、海嘯等)的評估或防護也是不可忽視。」柴駿甫補充。
對於「台灣離岸風電發展現階段,以參考國際示範與規範為主」,與會者提出:「現在的規章是以國外為參考基準,我們是否需要因地制宜創造一個屬於台灣的規章?」對此連錦漳表示:「由於現在技術規章仍在滾動式修正階段,將會持續接受意見並修改規章內容。」詹育禔也表示:「技術規範以輔導及說明來落實內容,將『結合國際規範,整合在地參數』。本會議為階段性說明,在不同階段也將廣納大家意見進行整合並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