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 國際趨勢

2022 臺德能源轉型論壇 共商非核家園的淨零解決方案 文 陳妍伶

圖片來源:WindTAIWAN

「2022臺德能源轉型論壇」昨(12/8)日於臺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福華國際文教會館一樓前瞻廳盛大展開。此為能源局與德國在台協會共同舉辦的第六場能源論壇,也是疫情以來的首次實體論壇;不僅邀請臺德兩國專家到場分享能源轉型、氫能及儲能現況,現場座無虛席更顯現民眾對於了解相關議題之熱切。

經濟部參事吳志偉致詞時表示:「2016 年臺德簽署合作意向共同關注全球暖化議題,並積極推動淨零轉型。希望藉由德國經驗的分享,獲得新學習、提早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德國聯邦經濟與氣候保護部國際能源事務副處長 Ursula Borak 透過錄影提到:「德國目標在 2045 年達成淨零排放,而臺德兩國都希望打造『非核家園』,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為此目標,必須讓再生能源及電網都獲得提升,期待雙邊論壇能有豐碩成果。」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Joerg Polster)則認為:「消費者和企業在不同時間點面臨的能源議題不同,面對挑戰更要緊密討論,結合不同國家的優勢,才能突破未來需要大量再生能源的難關。」

在「能源政策最新發展」,經濟部能源局綜合企劃組組長廖芳伶介紹臺灣目前能源消費結構、發電占比,及2050 淨零轉型路徑。短期推廣再生能源及研究煤氨混燒、天然氣氫混燒,長期往火力發電去碳化(氫氣及加裝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裝置)及極大化再生能源配置為目標。2050 年之再生能源目標分別為:太陽能40~80 GW、離岸風力 40~55 GW、前瞻能源如地熱、海洋能及生質能為 8~14 GW;氫能短期將以進口綠氫及藍氫為主,故須進行儲槽基礎設施之工程;長期也將發展以再生能源自產的綠氫,並打造液態氫接收站。

Agora能源轉型理事會主席暨前德國政府「未來能源計畫」能源轉型專家顧問Hans-Joachim Ziesing分享:「臺德兩國在能源政策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想是非核家園,以及能源高度依賴進口。」從礦物油、無煙煤到核能原料、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太陽能面板,甚至是核電燃料及發電相關設備都是進口的。許多民眾無法負擔飆漲的能源價格,因此歐盟及德國政府提出許多短期政策來因應,例如民眾和企業的紓困方案;然而, Ziesing 認為改變生活習慣達成節能目標,才是最重要的事。

進入氫能主題,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技術總監楊昌中分享,在 2050 淨零碳排路徑中,氫能占比為9~12%;未來工研院將專注於氫能高效率發電、燃料混燒應用、電解製氫產程,及混合動力重車的研究;並且,在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發展 MW 等級的氫能產製、交通及儲存,和相關應用技術。

THEnergy 創辦人 Thomas Hillig 指出,德國的電解水製氫計畫多為 10 MW 以內的示範計畫,但從國家氫能發展策略(German National Hydrogen Strategy)的目標看來,其預計在 2030 年達 5 GW、2035~2040 年達 10 GW 的目標,可看出德國將氫能視為達成淨零的重要關鍵。德國目前已有 10 萬部氫能車,未來進口綠氫的國家可能包含:沙烏地阿拉伯、葡萄牙、加拿大及澳洲,多方考量進口國的政治局勢、資源是否充足後,極力避免重演天然氣只依賴俄羅斯的窘境。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系統規劃處副處長馬偉富認為,再生能源的夥伴就是儲能系統(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BESS)。臺灣電池儲能系統的應用可見於金門及本島,除提供調頻備轉容量,當系統進行負載轉移時亦能有效降低淨負載。BESS 可快速充放電的特性,適合作為短期調節、瞬間穩定供電系統。

儲能系統協會政府關係主管Markus Rosenthal 提到,德國直到 8 週前才為儲能做出定義,意指電力系統把使用電力的時間延後之相關技術,就是能源儲存。Rosenthal 也提出能源社區(Energy Community)的概念,他認為用電方與產電方的界線在現代已經模糊,當社區有過剩電力就能把電賣回給電網;在房車大廠的推動下,2030 年起電動車也可能會把過剩電力送回電網。目前德國在儲能的法規不夠理想,導致銀行尚未加入投資行列,但在市場快速成長、許多住宅也希望打造供電自給自足住家的需求下,希望「市場走前、法規走後」的狀況能漸漸彌平,並在政府足夠的經費下打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此論壇促成臺德能源專家進行能源轉型、氫能及儲能等重要淨零解決方案的探討,透過雙邊交流及經驗分享,以其打開視野並展望「臺德能源商務合作機會」。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