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 產業動態
2022 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建置成果亮眼 2030 再生能源占比將達27%
文
陳妍伶
雲林允能離岸風場截至 12 月 26 日已完成 22 支單樁式水下基礎安裝及 14 座風機併網作業。圖片來源:允能離岸風場官網截圖
經濟部表示,截至 28 日台灣離岸風電已新增 145 座風力機組、累積設置 188 座離岸風力機組。太陽光電年度預估可完成模組設置量達 2.5 GW,達年度設置目標。並就台灣 2030 年 NDC 目標提升(較2005年減23%~25%),提高 2030 年再生能源設置目標占比達 27%~30%為目標,並持續推動增氣減煤,燃氣維持 50%、燃煤降至 20%,以兼顧減碳與能源供應穩定。未來再生能源占比將繼 2022 年 9 月超越核能之後,再次出現黃金交叉,超越燃煤發電,成為我國第二大電力供給來源,長期在風光技術持續突破,再加上地熱、海洋能等前瞻能源科技可望商業化助攻,再生能源將朝達成零碳能源系統的主要能源邁進。
2021 年1~10月離岸風電發出 3.7 億度電,而今(2022)年 1~10 月離岸風力發電高達 9.16 億度電,10 月發電量更突破 2.1 億度,而 12 月風力發電更穩定,但這樣的風況也造成施工上的高難度。目前離岸風電已累積 188 座,其中 23 座風力機組即是 10 月後公私部門共同努力所完成的。2022 年即使疫情仍然險峻,更有颱風攪局,單一年度仍新增超過 1 GW的設置量,目前施工中風場更不因氣候而停歇,努力趕上受疫情及颱風影響的進度,加上規劃於 2023 年併網的風場,如彰芳二期與西島等風場,將累計有近 2.4 GW 的離岸風電加入再生能源大軍,這也是示範風場 237.2 MW 近 7 倍的裝置容量。
俄烏戰爭影響大,太陽光電模組設置量達 2.52 GW,太陽光電除了首次達到年度設置目標量外,也找到新設置態樣,如漁電共生、屋頂等,將大幅提昇設置速率,達到各年度設置目標。2022 年預估可完成模組設置量為 2.52 GW(累積 10.22 GW),達年度設置目標(22.5 GW),其中年底如期併網 2.02 GW (累積 9.72 GW),其餘部分預計明年第一季併網。為進一步加速光電設置,經濟部針對土地、饋線、行政程序已建立推動模式。針對土地部分,引導業者適當土地設置,已公告 2萬公頃漁電共生專區,協助業者簡化專區內海管審查程序。低地力土地與農委會合作,採私有土地公辦遴選廠商的方式加速設置。針對熱區併網饋線部分,台電推動 9 站 10 線加強電力網工程,於 2024 年底前可增加 5.55 GW 饋線容量,並推動共同升壓站機制,有效利用饋線容量,已核定 23 案共用容量 2 GW,使熱區案場可集結併網。
經濟部說明今年度風光雙箭推動過程,太陽光電是有史以來完成量最高的一年,今年單一年度可達成 2.5 GW 的推動量。而離岸風電方面,藉由近幾年逐漸累積的海事工程經驗,對於海域天候與地質條件越來越熟悉,工程進度也越來越有把握,經濟部與各風場開發業者共同為離岸風電的進程努力不懈,以確保電力供應穩定,兼顧降低空污及減碳,達成能源轉型政策目標。
經濟部認為,臺灣產業在綠能電力設備、智慧生活應用、產業生產低碳化等領域,都有機會建立產業鏈。在綠能電力設備部分,臺灣具備風電/光電、地熱、海洋能發展潛力,可以搭配能源轉型政策,將自產再生能源的投資最大化,透過建立本土綠能產業鏈,協助國內產業打入國際綠能供應鏈。在智慧生活應用方面,我國半導體產業具有技術優勢,可以投入研發未來淨零生活模式所需要的前瞻技術晶片,或者應用模組。在產業生產低碳化方面,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端計算等,減少高耗能設備使用及待機空轉電力,協助國內大廠減碳,並將數位減碳產品透過國際合作,協助產業行銷國際。
至於國內眾多中小企業,未來碳費徵收與盤查申報等碳管制都會採「先大後小」方式推動,短期不會對中小企業徵收;針對中小企業可能面對供應鏈碳管理要求部分,經濟部會採「以大帶小」模式,結合產業公協會力量,協助中小企業建構碳盤查能力,並投過實地診斷輔導,協助導入減碳技術,同時運用行政院核定通過中小企業競爭力提升方案,讓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也可以減碳,迎合全球綠色供應鏈趨勢。
經濟部最後強調全球零碳技術在全球淨零浪潮下蓬勃發展,未來 30 年能源跟產業相貌將有翻轉式的改變。呼應國際氣候治理從「做出承諾」轉為要求「實踐承諾」趨勢,國發會偕同各部會於昨(28)日召開記者會與座談會,公布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並宣示提升我國 2030 年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s)目標提升至24%±1%。後續在行動計畫執行過程,經濟部樂意持續與各界合作、對話、溝通來滾動檢討路徑。
新聞來源:經濟部、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