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9 - 產業動態
【讀者投書】門戶大開的政策 重擊離岸風電船員培育成果
文
讀者投書
作者:離岸風電工程船船員 Rick Hung
今年離岸風電船員市場需求可說是斷崖式崩落,對比外商一致大聲疾呼支持培育在地人才,卻同時又打著沒有足夠人力的大旗,改採支付培訓經費的方式排擠本國籍船員的工作權,眼看當初許多看好產業未來發展自費參加培訓的弟兄姊妹,多數都卡在沒有上船機會取得海上實習時數所以還未換得操作資格。學長曾說,船員是一個放眼全球的市場,只要有本事拿到證書,要去世界哪個地方都不是問題。但現在,船員卻面臨國內自己設下限制的就業市場障礙,隨著風場開發,本土船員的需求本應越大,但現況卻是工作機會變少、限制也越多,船上也漸漸出現由東南亞籍船員取代臺籍船員的現象。
雖然非船員養成體系科班出身,但因為造化弄人不得不半路轉職成為船員,前幾年以實習生身份搭上本土船員雇用政策踏入離岸風電,憑藉著語言能力與三分之一配額規定,這兩年間輾轉在外商船隊服務。船上工作要適應的除了商船與離岸風電的產業差異外,不同船隻的管理文化、語言跟運作風格也有很大的差異。學長常說每艘船都是一個社會的縮影,要如何在船上社會上生存下去,除了個人的本事外,還要有一點點幸運。跑船看的是資歷累積,待久了,接下來就是等待時機成熟,但回首看看兩年前政府強調的本土化、在地化,現在真正做到的大概只有薪資福利,說好的離岸風電施工船隊、本土船員的人才需求,產業落地生根的成果在哪裡?
說到底,航港局放寬讓開發商以訓練費用取代船員雇用的政策是最大幫兇,門戶大開的引進外籍船員,不只重重打擊本土船員就業權,讓船員連實習的機會都沒有,技術上更無從轉移,培訓費用跟離岸風電關鍵技術人員培育成果也是個問題,若臺灣船員根本沒有機會上船累積時數,不管是公費還是自費,花再多錢受訓也都是枉然。航港局要是繼續視而不見無所作為,將是扼殺前幾年大家辛苦培育出的成果。社會大眾只看到跑船的高薪水,卻沒有人知道高薪的背後是時間的累積跟承擔多少血汗和風險才有的回報,不論在商船或是工作船產業,船員都是辛苦的。現在,船員引頸期盼的國產海事工程船即將投入服役,難道船員的機會只能寄託在臺籍船舶上工作嗎?國際化人才又將淪為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