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9 - 國際趨勢

中國綠能科技大曜進 全球市場憂喜參半 By 邱治諧

圖片來源:flickr

 

進入 2024 年第一週最引人矚目的頭條新聞之一,莫過於中國比亞迪(BYD)超越特斯拉(Tesla)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電動車品牌,但這僅僅只是中國近期實現其邁向綠色永續的里程碑之一。對於全球環境而言,更重要的是上(十二)月底的中國新華社消息指出,截至 2023 年,中國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達到其總發電容量近 50%,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也首次超越燃煤發電。

中國即使繼續擴大對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但其在發展及部署潔淨能源的技術方面也取得大幅度的進步。到目前為止,中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其排放之溫室氣體也直接影響全球暖化,截至 2022 年,中國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 31%,已經是美國排放量13.6% 的兩倍多。因此,中國在邁向綠色轉型的進展更至關重要。

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除了加速綠色轉型外,其發展關鍵也隱藏在細節之中,根據能源分析與顧問機構 Rystad Energy 的研究顯示,中國 14 家發電廠商,其發展再生能源較發展煤炭和天然氣發電更有利可圖。雖然中國的再生能源裝置於早期是由國家政策推動發展,但似乎於當今是越受利潤動機驅使。

其另一則相關新聞也揭露,通常行事效率較緩的中國國有企業(State-owned-enterprises,SOEs)也正協助加速綠能技術的落實,並在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中貢獻絕大部份,也具有相關支持及資源投入大規模之太陽能和風能案場開發,甚至在偏遠地區也不例外。根據非政府組織​​ Global Energy Monitor 也表示,中國預計提前五年實現 2030 年 1,200 GW 的太陽能和風能裝置容量目標。這樣的改變及明確的政治要求,確實也為全球落實淨零目標及能源轉型提供了一些樂觀因素。

縱使中國淨零轉型看似樂觀,但多位國際專家也預測,北京 2030 年的碳達峰(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可能會提前發生,如果該情況實現,中國在全球氣候談判中的發言權重也將提升。「環境責任」的履行已成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推出全球文明倡議的一部分,這是也是北京建立另類世界秩序的願景,以挑戰美國領導西方秩序的一部分。

事實上,作為太陽能、風能和電動車技術的領導者,中國企業野心勃勃,想要佔領開發中國家及西方海外市場。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去年表示,中國在歐洲的電動車銷售份額已提升至 8%,在 2025 年,將可能達到 15%,並指出中國汽車在價格上,也較歐盟競爭對手低。歐盟及其他西方國家,其抵制聲浪也正在加劇,除了在去年,布魯塞爾去年的一項調查中,詢問是否應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徵收關稅已進行抵制,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也抱怨,巨額的國家補貼,以人為操作壓低了價格,類似的擔憂也延伸到未來將出口的中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技術。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中國在綠色潔淨技術領域日益強大的實力,實為令他國左右兩難的形行,導致美國和歐洲國家,在部分關鍵再生能源技術方面,可能過度依賴戰略競爭對手。為了避免此景,更多的措施辦法、獎勵機制,並加快規劃程序和基礎設施的步伐,以投資培育自家綠色相關部門,而不是一昧實行保護抵制。但說回氣候變遷的影響,北京綠能科技的進步,不管對於中國甚至是全球,接應以正面態度看待。

 

新聞來源:Financial Times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