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 國際趨勢

當美國造船工業逐漸萎縮之際 中國造船已為持久戰蓄勢待發 文 邱治諧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CNAS)的兼職資深研究員斯舒加特(Thomas Shugart)形容中國的造船規模近乎難以想像,使美國造船業相形見絀的程度令人難以置信。2023 年,全球超過 50% 以上的商船製造來自中國,由於大量地商船輸出,使其一躍領先成為全球最大造船國。反觀曾經在海上稱霸一時的西方國家中,歐洲船隻輸出僅佔世界產出的 5%,而美國幾乎未有貢獻,其餘中國未有輸出的船隻,則大多來自韓國及日本。

2023 年船隻輸出之國家/區域,數據截取至2024年1月為止,經四捨五入後,數據加總比例可能不及 100%。資料圖片來源:Clarksons Research

 

對於中國來說,躍升成為全球最大造船國象徵著,從原來只專注內陸局勢的國家,轉型成為強而有力的海上勢力。但更重要的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試圖在非戰和平時期中,重塑全球秩序並為戰勝國際競爭對手做足準備。中國造船如日中天,大型造船廠除了為全球製造商船,同時也負責中國海軍軍艦,更為來自中國、西方甚至台灣的航運公司生產貨櫃船、油輪及散裝貨船。

由於中國造船廠於未來幾年的訂單皆已滿檔,造船廠即不斷擴大規模,培訓大量工人,並建立起龐大的供應鏈,習近平則藉此契機建立全球最大的海軍艦隊,對於習近平來說,這股海上勢力,不僅維護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連結,更顯示吞併台灣的強大野心。然而美國繁榮一時的造船產業實則逐漸萎縮,現存船廠除了持續為海軍提供造船服務外,甚至已不再輸出遠洋商船,由於量能不足,也正面臨訂單積壓、人力短缺、供應商缺乏和成本超支壓力。

美國海軍少將安德森(Thomas J. Anderson)去年 5 月曾向美國國會小組委員會表示,中美造船工業基礎的主要區別在於,中國受益於龐大的商業造船業務量,相較於美國政府必須獨自承擔艦船和相關基礎設施的費用,若是發生曠日持久的衝突,中國的造船廠將讓中國海軍擁有明顯優勢,其能依戰時速度建造船艦,加快船隻生產,更換損毀船隻並完成船隻修復,而這是能力是美國造船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投入戰鬥的能力。如今,美國的造船廠正為了努力滿足和平時期的需求,擔憂船艦因維修延誤陷入困境,而新船產出卻落後的窘境。

由於專業勞力缺乏,旱塢短缺,而關鍵零組件也僅剩少數供應商仍在崗位,美國戰略學家也表示,有鑑於烏俄戰爭帶來長時間的消耗與對抗,因而工業尤其重要,就這點而言,美國的處境尤其令人擔憂。由於烏俄戰場上瞬息萬變,美國的武器工廠為了掌握所有戰場資訊,甚至使出渾身解術。

如果美國介入台灣衝突,要阻止中國船隻運送裝備和士兵攻打台灣,雙方都需要迅速修復艦船重新投入戰鬥。由於現代船廠工人需要長時間培訓,美國很難在戰爭中大幅且快速造船並維修裝備。反觀中國,已在上海附近、長江入海口的長興島上建立其境內最大的造船基地,2005 年至 2008 年期間,江南造船廠從上海市中心搬遷至島上,其後,浦江東岸的滬東中華造船廠也正搬遷至長興島。

長興島造船基地。圖片來源: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江南造船廠及滬東中華造船廠隸屬於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船集團),中船集團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其客戶範圍從中國海軍到外國航運公司。除了法國航運巨頭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台灣長榮海運也是其客戶。從馬薩爾科技(Maxar Technologies)5月截取的衛星影像顯示,船廠裡約 24 艘船隻正在處於翻新或維修狀態,其中包含貨櫃船、驅逐艦和 003 型航空母艦——福建號航空母艦。

CSIS中國實力(China Power)項目高級研究員馮納歐利(Matthew Funaiole)指出,過去商業和軍事領域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界限,而現在造船廠同時建造軍艦與商船,兩者共用造船資源,當外國公司向造船廠付款,其中一部分將被用來再投資這家船廠,新美國安全中心的舒加特認為,「這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報導說,中國海軍擁有370艘戰艦,數量已超過美國海軍,美國海軍擁有比中國更好的艦隊平台,比如有多艘航空母艦。但越來越多的海軍戰略人士認為,艦隊規模也很重要,越大越好。

美國海軍部長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表示,他認真研究造船問題後表示,「歷史證明了一個明確的規律:沒有一個海軍強國在同時期不是擁有主導地位的商業海洋強國,這其中包括在造船業和全球航運業都具備強大的實力。」

 

新聞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時新聞網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