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 最新消息

RE 100 台灣 2024 報告:邁向淨零電網,提升台灣碳競爭力 文 WindTAIWAN / 台北報導

(由左至右)台灣歐盟中心執行長鄭家慶、國立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中華經濟研究院 RE100 Representative Alisha Lee、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德國萊因永續部策略長蘇冬蘭為 RE 100 台灣報告記者會帶來精彩討論。圖片來源:RE 100 記者會

 

「RE 100 台灣 2024 報告發表記者會」今(19)於國立臺灣大學社科院報告發表記者會舉行,分享探討台灣企業在全球淨零碳轉型浪潮中,如何應對再生能源取得的挑戰並維持競爭力的研究成果。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與國立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共同為活動揭開序幕,中華經濟研究院作為 RE 100 台灣合作夥伴,分享 RE 100 在台灣的倡議成果和市場觀察。

周桂田主任在致詞中提到,台灣作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一環,RE 100 的目標是無可避免的,並強調台灣必須朝向再生能源的方向前進。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則表示,政府立場是提供國內產業充足且可負擔的綠電,並建立完善的綠電交易市場。

RE 100 作為推動全球淨零電網的領航計畫,目前已有超過 120  家外商及本土企業在台成為會員,這些會員承諾最遲於 2050 年達成 100% 使用再生電力的目標。截至 2022 年,台灣共有超過 120 家外商及總部設於國內的 RE 100 會員,其用電量占台灣總用電量的 10.1%。其中,服務業的會員數量最多,其次是製造業,而製造業的用電量則占所有產業的 92.68% 。隨著目標期限逼近,會員企業對再生電力的需求持續增加。

報告內容指出,再生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市場面臨供需挑戰與成本競爭力等三大關鍵。其中台灣再生電力市場供應不足,會員企業難以取得足夠的再生電力,台電因躉購費率機制需購買大部分再生電力,導致市場上可供企業購買的數量有限。而 2023 年,台灣的總發電量為 282,287 百萬度(GWh),其中再生電力占 9.5%,然而,扣除台電已購買和自發的再生電力後,市場上剩餘可供企業採購的再生電力非常有限。

報告再指出台灣再生電力價格相較於其他地區及化石燃料電力價格缺乏競爭力,成為企業採購的主要障礙,RE 100 會員也普遍反映在採購再生電力時面臨困境,在於再生電力市場供應量不足,但也更關注再生電力在成本競爭力上的不足。

報告中也提到,取消國產化規定(LCR)的初衷是,旨在確保當地企業能從再生電力的發展中受益,並創造就業機會,然而 LCR 也對再生電力市場的發展造成遲滯。由於市場競爭有限及產業能力不足,這項規定導致開發成本增加而阻礙了市場成長。

報告建議取消國產化,以降低再生電力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台灣政府已於 11 月 5 日承諾對第 3-2 期離岸風電項目中的國產化規定進行一定程度的靈活調整,並回應歐盟在 WTO 提起的爭端。在離岸風電 3-2 期之後,國產化將不再作為達到資格標準的要求。

在取消國產化政策同時,政府也應制定策略性措施,支持高價值產品發展,並以賦予開發商選擇供應商的靈活性,確保在地產業持續成長。報告中以英國和歐盟為例,說明如何在不強制要求國產化政策情況下有效整合在地供應鏈。

該報告分析兩種新興採購模式,一為台電擔任售電業模式,二是泛官股售電平台模式。台電擔任售電業模式是指台電購買或自行生產再生電力並出售給買家,這種模式可以被視為台電於 2023 及 2024 年推行的小額綠電銷售計畫的延續與升級。

泛官股售電平台模式則是指國營事業從發電案場購買整個再生電力專案所產出的電力,確保專案能順利取得財務融資並穩定運作,隨後,由泛官股售電公司將這些電力分批出售給多個買家。這些模式能為企業提供更多元、更靈活的綠電採購選擇。

RE100 台灣 2024 報告強調,欲實現 2040 年全球淨零電網及台灣 2050 年的再生能源目標,政策創新與市場合作至關重要,這同時也顯示了台灣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和實現淨零目標的道路上邁出重要腳步。

隨國產化政策逐步取消與新興採購模式的推廣,台灣再生能源市場預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將有助吸引更多投資、促進綠色經濟,近一步提升台灣在全球綠色供應鏈中的競爭力。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