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3 - 焦點話題
離岸風電公眾參與待突破 英機構建議台灣應建立公共參與框架
文
WindTAIWAN/綜合報導
圖片來源:英國在台辦事處
英國在台辦事處與英國碳信託顧問公司(Carbon Trust)於 11 日共同舉辦「台灣離岸風電的公眾參與框架」報告發布會,針對台灣離岸風電發展提出具體建議。報告指出可參考英國經驗,建立並強化公眾參與的框架,以加強溝通協調機制。
根據報告分析,台灣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雖已居全球第七,但目前仍面臨公眾參與的四大挑戰:利害關係人協調不足、資訊透明度有限、計畫早期的參與機會及關鍵利害關係人(如漁民)參與管道受限,報告建議,應設立多方利害關係人治理委員會,並由專責協調人統籌各項公眾參與活動。
英國在台辦事處甫上任的代表包瓊郁(Ruth Bradley-Jones)在會中表示,台灣離岸風電發展令人印象深刻,未來風場營運後將躍升為全球第五大裝置容量,但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仍需要更完善的戰略規劃、利害關係人參與及創新的海洋空間管理。
在環評規劃上,報告建議應擴大公眾參與管道、環評報告避免使用艱澀的專業術語並提供簡單易懂的摘要,以及針對噪音、海洋生態影響等爭議議題,舉辦專題討論會,延長公眾意見徵詢期、提早舉行施工前的公開說明會等調整。
環境部長彭啓明則指出,為達成 2035 年減碳 38 ± 2 % 的目標,台灣預計在 2035 年將離岸風電裝置容量提升至 18.4 GW,他承認現行環評機制或有不足,但強調審查過程公正透明,未來也將持續改善相關法規。
碳信託顧問公司強調,台灣已成為亞太地區離岸風電開發的領導者,加強公眾參與機制不僅能協助開發商取得在地認同,也能為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參考依據,對實現台灣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具關鍵影響。
報告全文請見:Carbon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