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5 - 焦點話題
出席第七屆亞洲離岸風電日 經濟部次長:希望先建立綠電交易市場,再繼續安排區塊開發順序
文
WindTAIWAN
第七屆亞洲離岸風電日-台北場今(15)日在遠東飯店登場,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代表在立法院備詢的沈榮津部長出席,致詞時表示,再生能源的發展是台灣產業競爭力重要的一環,國際供應鏈對於台灣大型的供應商(尤其半導體跟電子)都提出再生能源生產的要求。希望綠電交易市場的建立,讓供需雙方找到需要的供需,再繼續安排區塊開發的順序。離岸風電持續發展是國家的政策,無論如何會繼續做下去,並強調經濟部是持以開放的態度,促進溝通,對於法規跟技術挑戰,會持續與利害關係人面對及溝通。目標是希望台灣在國際上扮演供應鏈的角色,也善盡全球公民的挑戰,使再生能源在台灣整體能源佔有一定比例,能推動產業持續發展。出席會議的風場開發商以及風機製造商也都對於在地化政策表達意見,希望台灣政府能夠提出更有彈性、更有國際觀、以及成本競爭力和獲利能力的在地化策略。 曾文生表示,台灣2025年前5.5GW的建設,面對非常多的挑戰跟難題必須一一解決。過去一年多來台灣政府與利害關係人陸續解決了許多問題。曾文生指出目前面臨的三大主要問題第一是技術,台灣的海域建構離岸風場,有相當的難度;第二是金融,台灣的電力公司是壟斷的電業,台灣離岸風電是首次大規模的民間電業投資,對台灣政府而言,離岸風電的開發背後有非常龐大的財務工程在支撐,因此確保來自全球資金來台灣,穩健投資離岸工程,是台灣政府目前要解決的問題。 曾文生也提及,最近海洋風場有股權移轉的問題,審查會開非常長的時間,這是台灣政府第一次面對情況,在經驗累積之下,各項行政作業的速度會逐漸加快。第三個挑戰是,台灣未來的風電產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建構國內產業鏈,台灣相較於其他亞洲區域開發早了一到兩年,未來可以開發商在亞洲各區域建構離岸風時,台灣廠商也能獲得商機。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也表示儲能跟電力調度是台電公司的挑戰,也希望能與開發商合作,增加電力調度彈性跟韌性。台灣的海域上活動最多的是漁民,台灣也有很多漁民和人民,因為離岸風電的發展關心海洋環境和保育,因此去年台灣政府「海洋委員會」(OAC)的成立,確保大家能更了解台灣海域。 曾文生表示針對台灣接下來,也就是2026-2030年離岸風場的開發要如何安排,經濟部「仍在跟利益相關者討論中」。他表示,台灣的電力市場會因為再生能源的發展會逐漸自由化,台電公司非唯一的受電者,希望有更多民間投資,轉供再生能源給消費者。曾文生也強調,再生能源的發展是台灣產業競爭力重要的一環,國際供應鏈對於台灣大型的供應商(尤其半導體跟電子)都提出綠電生產的要求。希望藉由綠電交易市場平台,讓供需雙方能尋找彼此,再繼續安排區塊開發的順序。 曾文生也說,經濟部是一項是持開放態度,對於法規跟技術挑戰,會持續與利害關係人共同面對及溝通。最重要的目標,是希望台灣在國際上扮演供應鏈的角色,也期盼台灣能善盡全球公民的責任。台灣訂定再生能源比例,就能推動產業持續發展,同時鼓勵各界與經濟部進行討論。
西門子歌美薩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暨董事總經理Niels Steenberg致詞時表示,Siemens Gamesa 已經在亞洲裝置2GW離岸風力容量,全球有13GW離岸風電裝置容量,3100多架風機。Steenberg表示西門子歌美薩過去一年在進行海洋風電的計畫時,希望能把成功的經驗移植到接下來在台灣進行的計畫的計畫。他強調,在海洋風電第二階段的風機裝置過程中,有非常多船舶、非常多技術都「原封不動」從歐洲載送到台灣,目的是減少變數;但是兩年西門子歌美薩也已經跟30多個在地供應商合作,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上緯提供的風機葉片樹酯。Steenberg表示,在台灣離岸風電的發展中也有挑戰,包括不同的許可之申請、船舶載運人數控管、天然環境影響自升式平台穩定,以及勞動法。「再生能源可能會改變勞動法,業界透過ECCT、SEMI等不同管道去跟台灣相關單位溝通。」 西門子歌美薩從歐洲揮軍亞洲,2017年在台北開辦區域辦公室,初期作為業務接洽、客護服務;但現在已經是西門子歌美薩在台灣的樞紐辦公中心。此外,西門子歌美薩九月中旬在台中成立風機機艙預組裝廠以及機艙組裝廠。SG希望能夠以台灣其他亞洲地區的示範。Steenberg 也秀出經濟部製作的精采海報,被形容成「像電影般的海報 「是西門子歌美薩在歐洲以外首個國外風機零件組裝廠,」並且希望生產計畫在2021年開始。 Steenberg對於在地化政策也提出了西門子歌美薩的階段性策略。在離岸風電發展出採取本土對本土,逐步邁入第二階段,將國際具有競爭性的供應鏈引進台灣,最後階段是將本土能量推向國際。 他同時強調,在地化政策和電力成本之間必須要取得平衡,這樣台灣的離岸風電才會更有競爭力。西門子歌美薩也認為若台灣的供應鏈越來越全球,台灣未來可以創造商機的市場會更大,甚而成為大公司進入區域市場的樞紐中心。
沃旭能源台灣區董事長柏森文致詞時也表示,一年前Asia Wind舉辦的活動讓各界有機會交流,一年後又齊聚一堂。這一次,是台灣首座商業化離岸風場成立後,跟大家介紹海洋風電第二階段相關的歷程。海洋風電第一階段2017年商轉,沃旭2016年進入台灣,2019年完成海洋風電第二階段。沃旭的大彰化風場2.4GW目前現在建置中。台北辦公室是APAC的樞紐中心,彰化、台中跟高雄也有分公司。大彰化風場1與2a已經在建置中,裝置容量共900MW,使用的是西門子歌美薩風機,現在已經在健行建置中。今年八月份已經有了首座台灣第一座管架式基礎轉接段原型,與興達海基及20個承包商。SGRE風機供應商也在歐洲之外選擇台灣作為海外第一座預組裝廠。 在經營在地社區方面,除了參與各式節入以及慈善活動,同時也深入校園,並在風場專案所在地的在地學校(包括大葉大學)進行產學合作,包括與台大、中央大學、文化大學和工研院共同研究Dual Doppler Radar 並且與國立彰化大進行1MW電力貯存計畫。 沃旭大彰化風場已經融資完成,參與聯貸案的有8個國營銀行和7家民間銀行; 今年9月11日也宣布,將在台灣發行以新台幣計價的首檔綠色債券。 開發商將陸續在十一月中旬之前繳交離岸風電報告,柏森文強調,會繼續爭取本土利益相關者的支持,加強QHSE標準,並且培養長期可合作的在地廠商。他同時也強調彈性化的在地化政策,對於維持產業的動力(momentum)有助益。;針對第三階段區段開發,也提出了「延續已投資的國產化項目」的期待,來創造一個以競爭力的台灣離岸風電產。
CIP台灣執行長侯弈愷表示,彰芳、西島風場目前正在進行相關專案融資以及法規審核,並預計彰芳西島風場融資近期將到位(financial closing)。儘管CIP正在進行在地化報告審查,侯弈愷今天也分享CIP截至目前為止在台所做的供應鏈努力,並分享選擇在地供應商的策略要點,包括希望在地供應商擁有成本競爭力以及技術能力、在地化具體如策略性合資以及獲利能力。CIP強調從進入離岸風電市場開始就對台灣在地化內容時十分重視,並舉出第一筆大單是與世紀鋼簽署的165億水下基礎的大單,再來是與東元簽署陸上變電站合約,並強調儘管工業局要求在地化的零件只有三項(採購配電盤、開關跟變壓器三項零組件)但是與東元簽署合約內容是從陸上變電站從設計、採購到施工百分百委任東元執行。而為了加強在地化,CIP也非常強調人才培育,包擴運維人才實習機會、與台灣大學成立研究課程。
侯弈愷也強調,近期CIP針對國產化報告進行補件,目前相關政府單位正在審查,並在會中表示希望近期內能夠通過審查標準,繼續為台灣離岸風電供應心力。
針對國產化 開發商老實說...
加拿大北陸能源、新加坡玉山能源及三井物產共同開發的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在遴選階段獲得的300MW風場亦須達到經濟部要求之在地化目標。台灣海龍電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Sean McDermott 今日出席活動時也表示,在此300MW風場中規劃四大在地化項目包括:葉片供應(turbine supply)、陸上變電站(Onshore Substation)、海事及岸上工程(Marine&Onshore Construction)以及風場輔機系統(BOP),並表示海龍也在為11月15號需繳交的國產化報告努力中。McDermott也表示,國產化內容隨著不同階段越來越嚴苛,而在國內尚未建立起供應鏈時,現階段開發商需要以,「採購」(procurement)的方式去達到在地化的標準,但是有些風場零組件在台灣既沒有現成的供應商,也需要時間培養,他坦言現階段在地化目標對部分開發商來說確實是充滿挑戰(challenging) 。他也提及,開發商能夠理解也十分樂見台灣在地化政策的立意良善,是為促進有競爭力的供應商,能夠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生產品質優良甚至有出口優勢的離岸風電相關零組件;但實際是要去達到這個目標,在短期內確實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