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丹能」到「沃旭」能源轉型的起點
2020 年 3 月 30 日,沃旭能源因應業務成長、在臺員工人數大幅增加,亞太總部宣布遷址至位於松智路的臺北辦公室。加上分布在臺灣中南部地區的辦公室,總共有超過 120 名沃旭能源員工,共同為拓展沃旭臺灣市場與亞太市場,以及正在興建中的大彰化東南、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建造工程努力。時間回到2016年, 臺灣社會普遍對於離岸風電還不熟悉。當時來自丹麥「丹能集團(DONGEnergy)」,即「沃旭能源(Ørsted)」的前身,已經領先同業在臺灣布局並且在臺北設立亞太總部。之所以超前部署,是因為早在2014 年,丹能集團已經來臺灣探路,了解臺灣發展離岸風電發展的潛力。在2016 年丹能集團上市時,這家由丹麥政府持股過半的國有企業,核心業務早已從最初石油、天然氣和燃煤的傳統能源公司,轉型為再生能源的全球領導者,並在全球各地尋求離岸風電發展契機,展現沃旭能源作為全球離岸風電領導企業的企圖心。
企業轉型的契機新能源帶來的發電業典範轉移
2020年1月份,沃旭能源獲加拿大出版暨研究機構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 評選為 2020「全球百大永續企業」第一名。創下首次由能源公司在本項跨國評比勇奪第一名的紀錄。而在2019年9月24號,沃旭能源全球執行長亨利·保森(Henrik Poulsen) 出席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分享沃旭能源成功轉型經驗,以及透過減碳和增加再生能源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保森提及,與 2006 年相較,沃旭能源的碳排放已大幅減少了 83%,並且預計在 2025 年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們要做好準備,必要時得犧牲眼前的利益,若以往商業模式已經無法改善現狀。我們不能和下一代說自己沒能夠保護好地球,是由於我們只專注於當前的利益,我們必須現在就採取行動對抗氣候變遷。」保森向全球這樣說。行動不僅是口號,沃旭能源在 2017 年 9 月出售旗下石油及天然氣資產,為沃旭能源轉型畫下重要里程碑。
正值沃旭能源成為再生能源、永續發展的標竿之際,汪欣潔 2017 年 7 月加入了臺灣沃旭能源擔任亞太區企業傳播總監,一年之後升任為亞太區政策事務及企業傳播總監,負責政府與媒體溝通事務。她回憶自己加入公司第二天她就被交付一項極為機密的任務。「隨著沃旭能源出售石油與天然氣上游業務、完成從傳統能源公司成為再生能源公司的重要策略轉型後,丹能集團(Danish Oil &Natural Gas, DONG)名稱已經不符合公司業務現況,因此需要新的企業名稱、商標、品牌識別。」汪欣潔解釋。「我到了公司後第一個任務,就是負責公司更名為 Ørsted,並且取一個中文名字。這是當時企業內部的機密專案,除了我以外,知道的只有亞太區總裁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
擁有資深的企業溝通背景,深知改名對於一家公司在各個面向可能產生的影響。第一步是從確認公司新名稱的標準發音開始。Ørsted,是丹麥電磁學之父漢斯·厄斯特的姓,中文發音類似厄斯特。為了要讓企業名稱更好記且易讀,汪欣潔分享跨國企業中文名字由來的許多「眉角」。「公司的中文名稱必需要有最大的應用性,兩岸三地都能夠適用,字形上繁體、簡體中文要一致,發音也要跟 Ørsted 相近,最重要的是中文名字要蘊含許多好的含義:例如,『沃』字中的水部,符合離岸風電產業,而『旭』有欣欣向榮之意。在為 Ørsted 訂定中文名字的時候,方方面面都要顧慮到,我們確實費盡了心思才想出這個名字。」汪欣潔說。汪欣潔積極、謹慎、注意細節的特質,從公司改名到推動品牌溝通、政策事務、地方事務,到協助團隊推動風場專案展露無疑。沃旭能源成立短短四年間迅速拓展臺灣和亞太的版圖,不僅業務、員工人數迅速成長,更取得許多重要進展。
沃旭能源超前部署領先同業建造亞太區首座大規模風場
臺灣離岸風電產業上具有指標性、總發電量8MW的海洋風電第一階段兩架4MW風機於2017年4月併網商轉。2017年1月,沃旭能源宣布投資海洋風電,持股35%,後來成為最大股東,並全力投入第二階段建造工程。2019年11月沃旭與合資夥伴上緯、麥格理與 JERA共同舉辦海洋風電離岸風場第二階段完工啟用典禮。海洋風電是全臺灣首座商業化規模離岸風場,也是沃旭在亞太地區所建造的第一座離岸風場,是沃旭拓展全球市場版圖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臺灣推動能源轉型的具體成果。
沃旭的下一個里程碑是獨資開發的「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這將是沃旭能源在臺灣以及在亞太區的第一座大規模離岸風場。沃旭能源「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座場址在 2018年2月通過環評審查。同年4月,沃旭通過遴選取得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 (Greater Changhua 1 & 2a)900MW 併網容量;接著6月以競標方式取得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西南第二階段及西北風場920MW併網容量。沃旭能源在2019年4月30日,對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做出最終投資決定(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預計在2021-2022年完成建造。沃旭在引領臺灣及亞太離岸風電發展,建立在地供應鏈、培育人才、運維部署等面向創下許多臺灣第一。
沃旭也領先業界,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建造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陸上變電站土木建造工程已於去年第四季動工,預計2021年12月完工。沃旭也提前開始規劃風場運維,2020年2月25日 與 臺 灣 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合約,租用其管理之臺中港的碼頭暨後線土地,並進行整備以推動「大彰化離岸風場」建造工程。另外沃旭也與臺灣港務港勤股份有限公司簽署長達20年的離岸風場運維中心土地租約,在臺中港興建國際級、也是臺灣及亞太地區首座綠建築運維中心,作為大彰化離岸風場的運維基地。沃旭表示,當風場進入運維階段後,可預期和承包商及供應商共同創造數百個直接和間接工作機會,為離岸風電產業及地方發展創造雙贏。
沃旭與國際和在地夥伴合作關係密切。沃旭與中鋼集團旗下興達海基,攜手打造第一座臺灣製水下基礎轉接段原型,去年9月6日於高雄港74號碼頭首次亮相 。當時出席典禮、時任沃旭能源亞太區總裁暨臺灣董事長柏森文表示:「很高興能見證首座臺灣製管架式水下基礎轉接段原型的完成。這個重要的里程碑顯示沃旭能源、中鋼公司及興達海基之間緊密的合作。複雜的管架式水下基礎需要極佳的技術能力來製造。此超過1,000噸水下基礎的建造,不僅得以促進高雄鋼構製造技術升級,也可帶動相關產業鏈投資,增加就業人口及提振整體經濟發展。沃旭能源將與在地供應商更加緊密合作,讓離岸風電產業的成長持續推動傳統鋼鐵產業升級。」
此外,在大彰化風場第一階段所使用的風機塔架由臺灣廠商金豐機械攜手 CS Wind 在地生產。在國外廠商方面,除了國際海事工程大廠包括 Heerema、Van Oord 合作之外,大彰化風場的風機供應商西門子歌美颯更率先同業在臺中港打造首座歐洲以外的風機機艙組裝廠,將來大彰化風場的「風機心臟」會是真正 Made In Taiwan。
政府再生能源目標明確 沃旭亞太立足點設臺灣
沃旭從丹麥出發,離岸風電版圖逐漸拓展到北美、亞太,可以發現沃旭不管到哪個國家都精準、快速地掌握新市場開發的模式,除了多年經驗的累積,沃旭在決定是否進入一個新市場,汪欣潔分享幾項原則。
首先基本面看,沃旭能源會先了解這個市場需不需要離岸風電,第二有沒有開發離岸風電的條件。「在我們投入一個市場之前,會進行完整的市場調查,了解這個市場對於離岸風電的需求、目前能源組合型態、未來再生能源發展的方向,還有包括海岸線及輸配電基礎設施等條件。」汪欣潔指出。以臺灣為例,臺灣需不需要離岸風電 ?汪欣潔指出,臺灣能源超過九成以上進口,這九成當中又以火力發電所需的化石燃料占最大宗。「臺灣需要能源自主,也要共同對抗氣候變遷,所以絕對需要再生能源;但考量臺灣的地理條件,發展其他再生能源可能會遇到限制,例如土地取得困難,因此往海上發展風電是一個趨勢。」
政策支持與法令規範也是開發商決定是否進入市場的重要考量,更是支持離岸風電發展的必要條件。「這些風場所在的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的發展若表達高度支持,並且明確規劃離岸風電建置目標,以及制定相關法律配套,就會增加開發商投資市場的意願。以臺灣來說,政府對於發展再生能源有明確的方向與政策,並設立了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標 ,為離岸風電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增加開發商的投資信心。」汪欣潔指出。
從商業面的角度思考,開發商會依照市場特性去做投資判斷,例如要採取獨資進入模式,或是合資進入模式。在亞太地區,沃旭進入日本市場的方式,是直接跟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攜手在日本共同開發銚子(Choshi)離岸風電計畫 。在臺灣,沃旭與合資夥伴完成了臺灣第一座商業規模示範風場海洋風電,同時正在建造自己的大彰化離岸風場。在北美地區,沃旭看好美國離岸發電市場潛力搶先布局,2018 年以 5.1 億美元收購美國同業對手深水風電公司(Deepwater Wind),並且和美國能源商 Eversource 合資共同開發離岸風場,藉此提升沃旭在美國的競爭優勢。
「有的開發商會選擇跟當地市場有影響力的夥伴合資,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立刻進入市場並且占有一席之地;也有開發商慢慢發展,不過這要從最前端作業就開始準備:包括瞭解環評的時程、環評所需的相關資料、取得各種許可的時程跟關卡,並且去評估取得在地風場開發的機會需要花多少時間。每種策略也不同的成本和風險,這些都需要審慎評估以及分析。沃旭在市場進入模式的策略較為靈活,但無論是採取何種模式或者是選擇夥伴,最終還是要回歸對於市場的了解。」汪欣潔指出。
促進臺灣離岸風電生態系統 汪欣潔 : 軟、硬體設施應接續完備
「沃旭 2016 進入臺灣到今年2020,整整四年。一個四歲的孩子,是不是還在學步跟適應新事物 ? 」汪欣潔以一個孩子,來比喻剛起步的離岸風電。汪欣潔表示,臺灣離岸風電處於形成的階段。她指出目前在臺灣真正建造完成且併網商轉的風場只有海洋風電,這是臺灣離岸風電一個成功且重要的里程碑。臺灣離岸風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拉高視野來看。除了獲得初步成功,臺灣應該提前準備,朝向建立完整的離岸風電生態系統。汪欣潔認為,臺灣離岸風電的產業生態系統繫於政府在下一階段的規劃,包括離岸風電軟硬體設備以及措施,都必須要以風場一整個生命週期去做全面性思考。
「在臺灣,電網方面的硬體設備和規劃,未來在區塊開發階段應該要有更明確的建置地點、時程。另外對於風場開發重要的中繼站 - 港口建設,也需要更完善的規劃。」汪欣潔指出,建造階段的硬體建設除港口設備改造升級,還有海事工程、海纜、海上及陸域變電站,此外也需要軟體配合,從整個產業鏈人才培育、環安衛概念、各項工程環節的技術移轉訓練和認證標準,都要全面性發展。她也舉例,「以人才培育來說,目前是開發商靠自己的力量,尋找臺灣當地的合作資源去培養人力,但是離岸風電的生命週期很長,這個產業需要的人力不只是蓋風場或者只是風機維修人員,在培養人才的時候,需要從整體離岸風電產業的永續發展去思考。」
汪欣潔以沃旭能源為例,表示沃旭目前招募的人才涵蓋工程、專案管理、行政、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她認為,專業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個領域,但是一個人對於產業的熱情、願景和信心,是讓離岸風電產業在臺灣更加茁壯的關鍵。除了開發商各自的努力,汪欣潔更提出產業大聯盟的概念:一個產業需要一個大家可以凝聚在一起、強而有力的溝通平臺。國內首個「臺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在去年 6 月 13 日正式啟動,主要任務與目標是整合與串聯進入臺灣的離岸風電業者,建立產官學研間對話交流的平台,向政府溝通產業對公共政策的評估建議,並主動教育大眾與市場,推廣綠能教育及普及全民對綠電的認知水準。
汪欣潔表示,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開發商將針對產業發展討論及合作。但汪欣潔有更高的期許,希望未來這個平臺更強大,甚至茁壯到跟英國離岸風電產業聯盟一樣,跟政府一起提出離岸風電《產業策略》(Sector Deal):針對整個產業策略方案擘劃一個願景,詳細列出政府的職責、產業的職責,供應商、風機系統商的能力,各自在崗位努力,共同完成明確的目標。「臺灣的產業聯盟剛起步,我們相信未來聯盟可以發揮更多的潛力。目前在這個平臺當中,還是針對短期內需要解決的議題去尋找解決方案,未來希望可以就產業長期發展增加討論,創造更多贏、更穩定的產業發展環境。」
切身協助落實國產化 沃旭 : 密切與供應商溝通促進執行標準共識
開發商、供應商、政府主管機關建立的鐵三角關係,是驅動產業穩定及發展的關鍵。大彰化離岸風場是沃旭在臺灣也是亞太首件大規模專案,未來風場完工開始運作將成為沃旭拓展亞太市場的重要實績,更是國內供應商驗收成果的榮耀時刻。大彰化風場中負責國產化項目的臺灣供應商幾乎都是首次投入離岸風電產業。
為了打造國際級大規模離岸風場,開發商和供應商不但要做出重大投資承諾、承擔許多風險、還要能在風場如期建造的緊迫時程下,短時間內完成轉型升級,並達到一定產能,這些風險和產業成本都是需大家一同承擔。而且離岸風場建造過程極度複雜和一般製造業或陸上建設工程不同,從合約協商、生產技術、專案管理、環安衛要求、驗證標準,到語言、文化交流各種細節,開發商和供應商需要不斷討論和磨合。從進入臺灣第一天起,沃旭就不斷分享移轉知識技術、支援開發在地認證能力、引進世界級環安衛標準、將於英國使用之學徒計畫移植於臺灣培育未來風電人才等。同時為了協助本地供應商加速學習,沃旭派了專家團隊長期進駐供應商的生產基地,提供技術訓練、品質標準指導,甚至協助供應商管理下游承包商。從前期準備到生產過程和管理盡可能給予最大協助,就地、無時差地幫助供應商解決問題,促成本地供應鏈加速發展。
汪欣潔以焊接為例,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需要的焊接品質跟製船或一般陸上的鋼構焊接不一樣。除了焊接要到位,角度、電焊的方式要符合規範,最重要的是要考慮未來 2、30 年,這些水下基礎要泡在水底、維修極度困難。這是離岸風電焊接技術和傳統焊接不同,而且必須要求最高品質標準的原因。為了維護整個風場在生命週期中運轉品質與供電穩定,所有零組件的品質、標準、環安衛都需要嚴格要求。汪欣潔也表示,磨合的過程是辛苦的,也指出「心態」很重要。在臺灣累積了數十年鋼構、焊接經驗的廠商不在少數。有些廠商很難在短時間內為一個全新的產業改變既有作業流程,但也有一些本地廠商會為了適應新產業,採取開放學習的心態。汪欣潔也提到,心態不同,溝通的結果也會不同。她也強調不論是開發商、供應商甚至是主管機關,都需要秉持務實態度,透過穩定的法規框架,務實的產業關聯性政策,以及政府支持,一步步協助本地供應商提升競爭力並在離岸風電產業獲得成功。
離岸風電本土化供應鏈 汪欣潔:台灣企業需有打長期賽的準備
汪欣潔也指出,本土廠商正在努力向上提升技術與能力,未來這些臺灣供應商面對的合作或競爭對象會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開發商或供應商。重點不是「會做就好」,或者「做完就好」。因為只要試做階段一過,本土供應商立即要面對的是大量生產、連續生產的挑戰,這些都是成為合格離岸風電供應商的必經道路。
對於臺灣供應商,離岸風電產業鏈的生產供應能力會是一場持久戰。「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是快跑、加油、趕上;但是接下來要面對的是需要一個耐力、跟時間賽跑的一個持久賽。」汪欣潔嚴肅表示,風場建造工程環環相扣,每一件事情都有連鎖反應(knock-on effect),所以絕對不能在任何環節有疏漏。如果無法如期完成每件工程,就可能導致整個風場進度延遲,對於開發商或供應商來說都是莫大的風險。
汪欣潔強調,建立共通的執行標準與觀念,不僅是為了讓風場順利建造,更是為了確保穩定生產和施工品質,為國人提供可靠的風場及乾淨能源。不過,過去曾有本土供應商訴苦,曾發生開發商或是上游供應商延遲提供設計圖的狀況,並表示「狀況發生得非常臨時,我們連應變時間都沒有,有時候會被質疑連基本的 QCD ( 品質、成本、交期 ) 無法達到,嚴重的話連單都沒了。」
汪欣潔以開發商的角度提出建議,她表示離岸風電產業因為複雜度與龐大的專案規模,因此開發商和供應商必須在整個過程中密切配合,且需要具備靈活調整的能力。「無論是水下基礎或者是基樁,這些水下部件的設計都必須要等到風場的場址調查完成後才會有最終定案。」汪欣潔解釋,初期開發商會提供給供應夥伴一份設計初稿,以利先行準備製造流程。但每個風場的狀況不一樣,需要透過場址調查才能針對實際情況強化或調整設計細節,這是為了讓生命週期長達 20-30 年的離岸風場能真正成功而必須有的堅持。
汪欣潔指出,開發商與在地供應商雙方簽署的是商業合約,受到相關法律規範,從設計細節調整到交貨時間,雙方都會密切溝通。她也強調,離岸風電合約本身的特質是客製化,供應商拿到沃旭的設計圖,不一定能去做其他風場的水下基礎。但是廠商在每一次接單過程中能夠汲取不同經驗,逐漸提升生產技術、下游承包商管理等,未來才有能力去接不同風場業者的訂單,並具備打進國際供應鏈的實力。
「我們跟供應商一樣,面對著海象的不確定性,面對離岸風電這個有快速技術進步、規格變化、趨勢不斷更新的產業,開發商也在磨練自己的客製化能力,更希望可以跟臺灣供應商一起成長。」汪欣潔說。
面臨全球化疫情 沃旭能源親自監督供應鏈
開發商進駐供應商的做法在這次 COVID-19 的疫情中就展現重要性。受到疫情影響,各國製造商、供應鏈都有某種程度的延遲或暫停的情況。沃旭也繃緊神經。汪欣潔就指出,沃旭早在 1 月底農曆年假期間就「超前部署」成立了 COVID-19疫情亞太總部因應小組。亞太地區各國團隊每兩天開會,說明亞太區疫情狀況,蒐集各市場最新規定,同時和丹麥總部保持聯繫,討論各種因應方案。
在危機中更能顯現出公司的管理能力。
汪欣潔受訪時表示,這樣的專案小組讓大家演練「企業持續營運計畫」(Business ContinuityPlan, BCP),因應各種危機加以掌握處理。沃旭以謹慎的態度去看待疫情,並希望一切事情都可以按照計畫進行,如因疫情造成某些工程或事務延遲,沃旭會透過風場時程控管跟專案管理找到解決的方案。她也坦言,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國際間因疫情控管禁飛的情況,使得需要面對面溝通時,需另外採取視訊方式或者延後交流。在內部管理方面,汪欣潔表示,未來幾個月需要入境的外國同仁或專家會一併申請工作簽證,畢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協助。沃旭能源在亞太的 120位員工中,外籍同仁都持有居留證,配合政府措施入境後都嚴格執行居家檢疫兩周,並額外進行一周的自主健康管理;其他國外工作人員就需要另外申請工作簽證,在配合臺灣疾管署的防疫管制措施的前提下,沃旭希望外籍專家來臺的問題能盡快獲得解決。
從幕後到幕前 隨時準備迎接新挑戰、新角色
汪欣潔今年 1 月被任命為沃旭能源臺灣總經理。過去擔任亞太區政策事務及企業傳播總監的她行事低調,是沃旭亞太區總裁柏森文的智囊和左右手,運用出色的公關與企業溝通專業,建立沃旭品牌知名度。現在從幕後走到幕前,依舊維持不為個人宣傳的作風。汪欣潔對外代表沃旭和政府單位、利害關係人、媒體互動溝通,對內則要照顧員工需求,並為亞太區其他離岸風電潛力市場提供一切後勤支援。
在踏入離岸風電產業前,汪欣潔曾是報社記者、在英國大學擔任過研究教學工作,並在英國在台辦事處擔任公共事務處處長,後來進入外商壽險公司負責行銷傳播事務。儘管跨足不同領域,但一貫地從事著新聞傳播、企業溝通、品牌推廣、文化交流的工作。汪欣潔回憶起,在2006年到2012年間,英國辦事處就已經開始推廣低碳、綠能產業,針對氣候變遷議題提出行動方案並舉辦宣傳活動。已經舉辦十四屆的「臺英再生能源交流會議」汪欣潔也曾參與,因為這個機緣,讓她對英國在面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行動、政策及法案十分熟悉,也在人生和職涯中播下了第一顆再生能源的種子。
除了低碳倡議、氣候變遷議題,汪欣潔在英國辦事處印象最深刻的是宣傳英國文創產業。身為公共事務處處長,她肩負貿易推廣跟促進投資的宣傳重責。2010 年上海世博會,汪欣潔也親身參與。「當時我負責支援英國館宣傳工作,每天一開館就有幾十、上百個記者來採訪。」另一個令她印象深刻的活動是倫敦奧運,「2012年我們為英國奧運做了大幅的宣傳跟報導,也獲得廣大迴響。」汪欣潔回憶當時的盛況,彷彿仍身歷其境、歷歷在目。
在成功行銷了倫敦奧運後,汪欣潔思考要怎樣能夠再突破自己?她決定要擁抱更大、更新的挑戰。這次,綠能產業不只是職涯中的另一站,更是讓她深深認同的價值。「我自己是相信氣候變遷的,而且我認為綠能產業是未來趨勢。」汪欣潔說,綠能所代表的永續發展價值深深啟發了她。「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我們應該要立即採取行動;如果有一個公司已經在落實這樣的理念,更蓋了1,000 多支風機,那就是真正的行動。能協助一間公司、協助一個好的產業在臺灣發展,為什麼不幫臺灣做些事?」汪欣潔欣然接受了新挑戰。善用自己行銷傳播專業,在一個對環境、社會能有所助益的產業中發揮。汪欣潔的敬業與投入,讓她不管在什麼位置,都能做得非常出色。另一個凸顯汪欣潔特色的,是她本身的溝通特質。
她相信「說真話,是最好的溝通。」汪欣潔說,沃旭能源是一個富有工程文化的公司,什麼是有工程文化的公司?就是很務實。「如果溝通的時候用些花俏的字眼,工程師會聽不懂;所以對我們來說溝通就是清楚直接,這樣就好。」不管是從事幕後幕僚走到幕前發言,從過去負責政府事務、規劃宣傳策略的總監,到親自展現企業實績的總經理,汪欣潔不求個人光環,因為沃旭能源在臺灣獲得成功與認同,就是對於她的能力、專業最大的肯定。
臺灣政府輔導產業步上軌道 深化外商投資意願
汪欣潔2017年起參與臺灣離岸風電發展,她認為從政策法令明確以及市場成長動能可以看出政府在穩健輔導產業建立的同時,也越來越積極推動離岸風電長遠發展。除了依進度落實2025年5.7GW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標,更擘劃了2026年到2035年10年10GW的發展策略,對於開發商和供應商來說提供良好穩定的商業環境,也提高其他產業投資離岸風電的意願。海洋風電的啟用就是臺灣離岸風電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汪欣潔表示:「海洋風電是臺灣第一個離岸風場專案融資案例,當時沃旭以及合資夥伴找了非常多國外專家在金融研訓院做說明和訓練,我們花了非常多力氣向國內金融機構說明。」證明臺灣離岸風電產業逐漸獲得支持。
汪欣潔表示沃旭大彰化離岸風場則是採取不同的融資方式,由沃旭能源母公司 Ørsted A/S 擔保,除了去年 11 月發行了新臺幣 120 億綠色優先債券,6 月完成的新臺幣250 億的綠色循環融資案,吸引了15 家國內外銀行加入,其中臺灣 8家官股銀行全數參貸,這也是臺灣官股銀行首度為離岸風電計畫提供融資。「我們看到金融業和投資法人對這個產業有信心,也認可沃旭的實力。」
離岸風電產業發展除了得到投資層面實質的肯定之外,也有更多的年輕世代開始認識離岸風電,願意投入新興產業,為臺灣的能源轉型共同努力。汪欣潔由衷地說:「我認為臺灣對於再生能源的認可度是有提升的,至少在和沃旭互動的年輕人、年輕世代,或是跟我們有合作的供應商、下游供應商的員工,給我們的訊息是很正面的。面試時很多新人都跟我說自己非常嚮往來沃旭工作,我覺得非常開心,至少我們做的事情有吸引到一些人。」
沃旭做為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的領航者,看到越來越多人加入為這個離岸風電而努力。汪欣潔說,離岸風電產業現在逐漸進入紮根茁壯時期。好比植物生長,有了足夠的土壤跟水、陽光,就會開始萌芽;一個新興產業也需要政府與政策支持、在地夥伴共同合作、強大的供應鏈,才能像大樹一樣的向下扎根,帶動整個產業鏈茁壯成長。
沃旭有信心離岸風電能夠在臺灣開花結果,也期待和所有利害關係人合力推動離岸風電發展,實現臺灣能源轉型目標、並為臺灣民眾提供永續乾淨能源。
----相關備註
註 1 沃旭能源獲評為全球最永續企業 https://orsted.tw/zh/News/2020/01/Most-Sustainable-Company
註 2 From the UN Climate Action Summit: Henrik Poulsen urges world leaders to replace fossil-based energy with green, Sept 24, 2019
https://orsted.com/en/media/newsroom/news/2019/09/un-climate-action-summit?fbclid=IwAR0UX3hx_vRvBNz4r90M6ajoqHp2gEgCo_uf5ZPxIMjiejLk0NDMkDD63G8
註 3 沃旭能源與中鋼集團興達海基 攜手打造第一座臺灣製造水下基礎轉接段 https://orsted.tw/zh/news/2019/09/first-tp-mock-up
註 4 經濟部除了持續依照進度,落實 2025 年,完成再生能源占比 20% ( 包括太陽光電 20GW、離岸風電 5.7GW)。另外,也會開始規劃 2026 年到 2035 年,10 年 10GW(也就是每年 1GW) 的區塊開發政策。來源:經濟部能源局新聞稿 , 2019/11/12。
註 5 「東京電力與沃旭能源成立合資公司 共同在銚子開發離岸風電」,沃旭官方網站,2020/3/18。
註 6 「8 家國際風能開發商共同成立產業協會 宣示推動臺灣離岸風電決心」, http://www1.semi.org/zh/node/99301
採訪/徐慧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