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 最新消息
2023-2024併網風場國產化審查 風機在地化恐成最大障礙
文
WindTAIWAN
經濟部工業局昨(29)日審查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開發,於2025年前需併網之風場國產化執行內容。根據WindTAIWAN了解,本次審查之風場預計在2021至2024年併網的遴選風場CIP彰芳西島風場、中能場能、海龍離岸風電計畫以及台電二期。本次審查過程中,工業局嚴格把關風機國產化的項目,成為各開發商過關最大門檻;目前在台灣布局的兩大風機系統商在風機國產化部分仍有部分項目未能如實達成。今年國產化審查截止日為12月31日,屆期不延展。工業局官員表示,會將開發商及相關供應商的國產化成果與經濟部能源局分享;能源局官員則表示,若有無法落實產業關聯性者且無法提出不可抗力或不可歸責之說明,將依行政契約罰則辦理,最重罰則經濟部可與開發商解約。
台船轉接段焊接過關 興達管架式水下基礎仍需改進
根據消息人士指出,在審查過程中,經濟部工業局針對上述廠商所提供的國產化報告逐一審查。負責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西南水下基礎的台船公司(CSBC)和中鋼旗下興達海基目前已解決了水下基礎轉接段(Transition piece, TP)的焊接問題,並已通過品質認證。但外界極為關注的管架式水下基礎(Jacket foundation)製程上,接頭的X-node仍有品質疑慮,須加強改進。
台灣兩大風機系統商 皆有未能達成之風機國產化項目
另值得關注的風機國產化部分,目前為海龍離岸風電計畫風機首選供應商的西門子再生能源(下稱SGRE),在台灣設置其在歐洲之外第一座機艙組裝廠.預計於2021年開始生產,在今年五月十五日更宣布加碼打造機艙組裝廠2.0,擴增雙倍廠房面積並新建廠房和產線。不過,根據經濟部工業具所訂定要落實的項目,SGRE仍有風機葉片、變壓器和發電機等重要零組件未符合國產化落實之目標。
作為CIP旗下主導之彰芳、西島風廠,並同時是中鋼投資之中能風場優先風機供應商的MHI Vestas,在功率轉換器、不斷電系統以及發電機部分,尚未通過審查。MHI Vestas 在今年七月十六日宣布與英國KK Wind Solution (下稱KK) 簽署採購協議,內容涵蓋在台組裝工率轉換模組(PCM)以及低電壓配電冠(Low voltage cabinets)和不斷電系統(UPS),經在台中港附近建造工廠,不過是否能確實將技術轉移至台灣相關單位仍打上問號。WindTAIWAN去年亦報導全球電源管理暨自動化領導廠商台達電欲與MHI Vestas合作功率轉換器的項目遭拒,並明確表示在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開發階段或區段開發階段都不會將功率轉換氣合約釋放給台灣廠商。
審查過程氣氛緩和 但各自立場都堅定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彰芳西島風場、中能風場、台電二期在本次的國產化審查中,氣氛雖和緩,但各方堅守立場。工業局方面,強調各風場「國產化成績單」最後審查底線為12月31號且不延展。
能源局:不符合國產化審查者給予機會說明 若能源局、工業局無法採納依照行政契約最重可撤照
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表示.將給予時間讓開發商進行國產化落實計畫改善,若最後仍不符合當初廠商所承諾工業局之產業關聯性之事項,工業局會將結果如實呈報給經濟部能源局。能源局技術組組長陳崇憲則表示,能源局在收到開發商未符合產業關聯性之報告,能源局依照行政契約首先會給予開發商說明無法落實產業關聯性的理由;然而開發商所提出的說明不為工業局所採納,能源局比照行政契約罰則辦理,最重經濟部得解除與開發商之契約。
根據遴選公告辦法,風場開發商得在通過環評後,再經過經濟部能源局評選排名,評估在地化比例、施工能力、整體規劃完整性等,能源局會找外部委員成立委員會審查,業者必須完成遴選,才能申請電業執照。其中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將分為前置期、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進行,其中 2021-2022 年的前置期要實現風場塔架、水下基礎、電力設施(變壓器、配電盤、開關設備)及船舶製造等 10 項國產化項目,2023 年正式進入第一階段,除了前置期所有項目,還新增 7 類種風力機零組件以及海纜、海事工程、安裝與運輸船等 17 個項目,2024 年則進入國產化第二階段,再增加齒輪箱、發電機、功率轉換系統、葉片等新增項目共 27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