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4 - 風機組件
臺灣風電產業的關鍵力量 東元電機展現拓展再生能源 領域的決心
文
WindTAIWAN
/吳心恩、施美旭、劉佳瑜
作為老牌的臺灣電機廠商,東元電機早在 2010 年即發表臺灣首座國人自製的 2MW 永磁風力機組,於 2011 年在內蒙古風場併網運轉發電,更於 2012 年獲得臺灣精品金質獎。在當時,不僅是國內唯一具有製作整座風機實力之綠能大廠,也讓臺灣成為全球第八個有能力製造風機的國家。
TECO Go Eco 東元的兩大核心 : 電力和馬達
「過去東元在事業發展項目上,電力和馬達是重要的核心事業,前任董事長劉兆凱的任內,我們有一個口號 -TECO Go Eco,風電就是當時我們重要事業發展中的其中一項。」現為東元電機董事會執行顧問林弘祥表示。
「TECO Go Eco」的口號,顯示東元電機投入潔淨能源發展的決心。東元初期踏入風電產業時,是以代工方式幫國際廠牌製作零件、系統等產品。近年來,各國的產業政策趨向回歸在地化,風機又是非常龐大的重機械,能在本地組裝最為適當;而位於美國的東元西屋馬達公司,本身就是生產重型馬達,在德州的工廠非常適合製造大型旋轉機械,因此也為歐洲廠商組裝機艙,累積了許多生產的 Know-how。
談到當初為何陸域風機計畫在臺灣的發展受限,林弘祥表示還是受到當時風電產業發展條件的限制。「當時這個計劃並未持續,主要是因為在臺灣沒有辦法進行豎立試機,無法做認證,我們必須將風機送至其他地方進行試機 ( 因此於2011 年在內蒙古風場併網運轉發電 ),也考量臺灣不久後在陸域機產業達到一個飽和點,所以當時案子並沒有繼續。但在政府發展離岸風電的政策下,東元還是繼續努力投入,全力支持離岸風電國產化、在地化。」林弘祥表示。
國產化的關鍵項目:發電機機艙和電力轉換系統
談到產業本土化,林弘祥認為國產化若是沒有政府方面的Top-down -由上至下的推動,本土化的執行和落實會勢必更加困難。在國產化項目中,林弘祥認為最關鍵的還是發電機機艙和電力轉換系統。以機艙為例,若是將臺灣零件送往國外原廠組裝,過程中還要不斷來回運送原廠測試,對系統商來說是很不合邏輯的狀況,對國產化來說也不容易落實。因此在臺灣研發自己國產的發電機和電力系統,是國產化非常重要的一步。臺灣廠商也要考慮長期性的規劃,加強研發各項專利技術、產品,進而外銷到國外,和國際廠商系統合作,以臺灣生產成本來看,林弘祥認為還是很有競爭力的。雖然臺灣尚未加入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但對離岸風電產業來說,當其他國家也未必有自己的產業支撐時,這就是臺灣廠商所建立的離岸風電產業鏈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