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6 - 最新消息
台灣在地供應鏈齊聚 共繪浮式風電未來藍圖
文
陳妍伶
WindTAIWAN 離岸風電雜誌於台北舉辦「2022 浮式風電國際趨勢論壇」2 日議程於 8 月 26 日圓滿落幕。第二天,聚焦在供應鏈商對未來台灣浮式風電發展的對談,參與業者包含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風機系統商西門子歌美颯台灣及台灣維特斯、海事工程商伯威海事及東方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浮體研究之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台船及世紀鋼鐵結構等,業者普遍看好台灣未來浮式風電的發展,但也提出對政策框架及強化基礎建設的期待。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副處長陳維德開場時提到:「經過第一、二階段發展,台灣北中南目前已有穩定的固定式風電產業聚落。日前,北高雄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海上訓練水池動工,未來可用於浮式風電研發及人員培訓。」陳維德表示,走向浮式風機是趨勢,過程中台灣仍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像是深水灣的港口、提供更多的港口腹地給風機預組裝、符合標準的工作船等,一旦克服,對台灣就會是一個機會,因為將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給在地。
在台建立組裝廠的風機系統商台灣維特斯及西門子歌美颯亦提供其見解。台灣維特斯離岸支援亞太區總監 Dennis Mordhorst 認為,基礎製造速率、基座搖晃狀況及現場元件更換解決方案都是發展浮式風電的挑戰。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工程營建總經理 John Colyer 提到,永續發展浮式風電除了必須升級港口硬體,更要推動風機安裝工業化及模組化,以因應未來世代風機基座跟一艘船一樣大的解決方案。
在海事工程商方面,伯事海威商務開發經理楊松樾指出,第一、二階段,台灣政府在離岸風電政策上喊出5.5GW的總裝置容量,在當時吸引很多國外廠商進入投資,搶先許多亞太國家,接下來第三階段過後,15GW的開發量是可期待在2026到2035間實現,而固定式風機只適用在淺水岸的開發,為達成目標一定要走向深水區開發浮式風機。東方風能營運長 Ben Darrington 從基礎、電纜及風機運輸安裝角度分析浮式與固定式風電之差別,並認為在透明的政府框架之下,台灣浮式風電可望在 2028 年達到公共事業規模。
進入浮體研究主題,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周顯光說明船舶中心研發 Delta Float 浮台、錨定及繫泊之研發過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馬開東則針對可支持 15 MW 的台大浮台、6條繫泊線(3*2)、10~15噸錨定系統分享研究結果,並預計 2023~2025 年在基隆外海 2 公里的測試場域推動原型示範案。台船業務處業務二課課長莊景翔分享,台船業務轉型後不僅優化硬體,也從第二階段獲得專案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台船為台灣最大船廠,除基隆廠區可與世紀鋼成為浮式風電生產聚落,高雄廠區更可提供浮台製造及儲放,在港邊提供最佳工程方案,完全發揮本土產能。世紀鋼營運長林明弘則表示,距離正式走入浮式風機還有一段時間,提醒台灣政府相關政策可以提早因應,像是躉購費率的制定,提供誘因讓示範階段可以吸引到國外技術進駐,同時優化港口,對於港口的承重力、港口深度與腹地範圍等提早準備。
海上風電諮詢有限公司台灣總經理 Luis Gonzalez-Pinto 從顧問視角看台灣浮式風電發展,他認為浮體設計仍有優化空間,重要目標是使浮體生產達工業規模及模組化,以降低港區使用空間。連結器和繫泊系統可簡化,使運輸安裝過程更快速,並需要新技術降低越來越大的風機對錨定的壓力。資通訊跨域合作德國海上風電倡議台灣代表蔣大衛,分享國外的資通科技案例並希望浮式風電業者之困難能與新創產業有交流機會,從問題中找到結合ICT 與浮式風電的解決方案,以跨領域互動的新創產業利用現有科技為浮式風電帶來價值。
由 WindTAIWAN 離岸風電雜誌主辦之《2022 浮式風電國際趨勢論壇》於今(26)日完成為期 2 天的議程,現場及線上共吸引超過 1,500 位國內外產業先進、政府、媒體及一般民眾參與,期待透過國內外產業的實務分享,加速國內浮式風電基礎建設強化及供應鏈量能的發展速度。
【關於 WindTAIWAN】
WindTAIWAN 離岸風電雜誌創立於 2019 年,在媒體平台及共計 11 期的《WindTAIWAN 離岸風電》雜誌中,傳播離岸風電產業資訊及知識。除結合不同的面向、主題及人物,使台灣讀者瞭解國際離岸風電產業中的多元觀點,過去 3 年亦主辦《2020 WindTAIWAN Day離岸風電日 台灣離岸風電博覽會》、《2021 台灣浮式風場暨離岸風場運維線上論壇》、第一及二屆教師及學生《再生能源營》,及《2022 浮式風電國際趨勢論壇》,積極推廣國內離岸風電及綠能產業知識及人才育成。2022 年,WindTAIWAN 團隊著手籌備刊物的改版作業,新增臺灣再生能源產業、淨零碳排、氣候變遷等多元的主題。同時,自第 12 期開始《WindTAIWAN 離岸風電》雜誌也將更名為《WindTAIWAN》,期望帶給讀者更豐富多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