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於 17 日召開「加能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在經歷第 3 次會議審查後,環評委員最終建議本案通過,在補充修正文件後,送交環評大會審查。這也是北陸能源(Northland Power Inc.,NPI)繼北能風場後,第二件風場開發案通過環評初審,成功取得參與今(2022)年區塊開發選商資格。
昨(5)日能源局辦理「離岸風電浮動式風場示範規劃說明會議」,集結國內欲開發浮動式風場之相關廠商共同商議。能源局期盼,透過此次會議對外說明「浮動式風場示範規劃」,除了廣徵各界意見及建議外,更希望有意引進不同浮動式基礎之開發商,能提供更詳細的基礎設施需求,供能源局與港務公司進一步盤點合適港埠地點,並進行基礎設施之強化升級,以辦理後續公告作業事宜、完善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P/S,CIP) 積極導入創新綠能科技,昨(17)日媒合產官學界,舉辦第五場次 CIP 能源轉型與環境永續系列沙龍講座,以「PtX暨綠氫在台灣—打造台灣綠氫價値鏈:能源產業的下一波革命」為主題,探討氫能、儲能與多元電力轉換(Power-to-X,PtX)等技術運用。
美國長島(Long Island)曾經作為牡蠣重要產地,但過度捕撈以及汙染,破壞了這個區域的海洋生態系統。由德國萊茵集團(RWE)與英國國家電網公司(National Grid)合資成立的 Community Offshore Wind、亨廷頓扶輪社(the Rotary Club of Huntington)以及康奈爾大學蘇福克郡海洋計畫(Cornell Cooperative Extensio
經濟部於上週四(8/11)舉辦「離岸風電區塊開發 產業關聯政策說明會議」,說明區塊開發選商條件中,產業關聯政策修正草案。其中由能源局說明「海事工程服務項目」應備文件調整;由工業局進行「套筒式水下基礎——主管件及轉接段」產業關聯政策調整說明。
殼牌、萊茵集團及北陸能源宣布投入德國及荷蘭製氫計畫,電解產氫之電力皆來自離岸風場。
BladeBUG 發布了其新型的概念機器人,是首次有外殼包覆的機器人。最新的 BladeBUG 機器人有一個防水罩,在對風機進行檢查和維護時,可以保護它不受惡劣環境的影響。
為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國發會將在3月提出台灣淨零碳排路徑圖;經濟部規劃之2050年電力配比之再生能源占比從最低45%起跳,最高上看80%成為發電大宗,而核能不在發電選項中。此外,前瞻計畫第4期亦將新增淨零碳排目標。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於今(2021)年9月與東元電機簽署陸域降壓站優先承攬協議,東元將負責統包工程,整合海龍離岸風電計畫2A、2B 及3號風場輸出電力,是全台唯一超過 1GW 的離岸風電陸域變電站,預計2024年陸續併網。
全球最大風機供應商維斯特(Vestas)表示,參與台灣離岸風電至今,目前維斯特(Vestas)與相關供應鏈已投入超過新台幣90億元,創造1500個就業人數;並預計在明年開跑的區塊開發引進新型15MW風機,高度達261公尺,超過新光人壽摩天大樓。 維斯特(Vestas)台灣總經理羅伯森(Alex Robertson)曾表示,接下來將投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製造新型V236-15.0MW風力機,目前正
台灣政府近年來持續推動離岸風電發展,同時以國產化政策促進國內產業發展。為呼應本土化政策、促進台灣造船相關產業加入海事工程船舶之建造與改造、引領產業升級、逐步落實離岸風電安裝與運維本土化,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台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與台灣風能協會於上周四(5/19)舉辦「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船舶發展策略研討會」。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