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3 - 產業動態
「離岸風力發電技術指引說明會」推動永續在地化 望離岸風電技術一路向前
文
邱治諧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攜同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財團法人驗船中心於今(13)日辦理「離岸風力發電技術指引說明會」,為 112 年所公布之「離岸風力發電場址調查及設計技術指引」、「離岸風力發電製造及施工技術指引」、「離岸風力發電運轉及維護技術指引」及「資安主題」進行內容探討,並廣邀產、官、學、研界先進及專家分享實務經驗。
由於台灣離岸風機之設計載重情況(Design Load Case, DLC),受特殊的斷層帶地震環境及颱風帶來之海氣象環境影響,為完成風場建置及營運,地球物理調查及 DLC 設計格外重要,在「離岸風力發電場址調查及設計技術指引」中,除了介紹台灣獨有地質及氣候環境條件、研究並著墨分享外,也對國際相關法規及其所欠缺部分,於本指引中更新說明、補足並完整規範,望藉由增加環境調查數量及專業整合及溝通,以降低風場建置風險並提高運營品質。
在「製造及施工技術指引」場次,除介紹水下基礎銲接程序、檢定標準,並輔以伯威海事之實例分享外,本土化後的 ISO —— CNS 規範介紹,其符合適地性及因地制宜的特性,讓本土廠商及相關人士更能理解法規的在地應用;在離岸風電的生命週期中,除了風場建制及發電,若要能持續順利地供電,運維作業重要性不言而喻,且運維工程在離岸風電的發展期程也佔據大宗,因此,在「運轉及維護技術指引」中,除沃旭能源(Ørsted)的運維實例分享,海氣象服務藉重流體力學進行數值運算,在離岸風電的投資評估、規劃及運轉階段產出分析,推估未來浪和流,進行客製化預測及海氣象解讀並導入運維系統中,協助風場提前應變災害性天氣。最後的海底地形之探測及偵查,其重要性不只應用於風場運維,可謂整個風電開發歷程中,風場資產從無到有的重要依據,其安全性及營運效能之檢測也在本場次做概略性介紹。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SOIC)海洋產業處表示,未來將陸續新增離岸風電產業議題後並持續配合設計、運維指引及業界意見回饋,滾動式調整製造施工技術指引,且對於即將邁入深海區的浮動式風力發電,對於浮動式風機平台的施工設計及方法,也增補永久性繫泊安裝,往後也將陸續補足完整。驗船中心(CR)也分享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與外部技術專家群的審核評鑑,取得試運轉及運維驗證資格,成為國內第一個離岸風場全生命週期完整模組發證資格的驗證機構。
本次活動其旨在精進技術指引之內容並完善臺灣離岸風力發電的管理制度,望藉由說明會呈現各技術指引的內涵,強調「場址調查及設計技術」、「製造及施工技術」以及「運轉及維護技術」為三位一體,關係密不可分。工作團隊表示,技術指引係以現有國內外技術標準為基礎,會依據臺灣本土環境條件、產業現況等調整。隨著去年底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作業啟動,未來將會面臨更多國際趨勢或是實務上的新議題,技術指引也會持續滾動式調整,以確保指引的適用性。除了針對技術指引之推廣說明及業界專家分享實務經驗外,也希望藉由產官學界的多方交流,廣納各方建議,有助於完善離岸風力發電技術指引,共同推動離岸風力發電產業在地化與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