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9 - 焦點話題
手機回收新制明年上路 預計 2026 達 15% 循環率目標
By
黃安鈺
台灣年銷售達 500 萬支,但舊手機回收率僅 12%,為提升手機循環率,環境部循環署於本月 7 日宣布將把「手機回收規定法制化」,要求手機供應業者負起回收責任,以提升手機循環率,草案預計於 2025 年 1 月 1 日上路,希望 2026 年能達成 15% 的循環率目標。
循環署於 7 日預告「應標示分類回收標誌之行動電話製造、輸入業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草案,手機回收過去以宣導、鼓勵性質為主,未來將透過法制化,要求手機製造、輸入及販賣業者負起回收責任,以提高手機回收及手機租賃、舊機買回或維修等循環服務比例。
根據循環署調查,超過 5 成民眾將舊手機閒置在家,原因包括不知道回收點、缺乏回收獎勵及擔憂個資外洩。為加強手機回收率,此草案規定製造、輸入及販售業者未來須標示分類回收標誌,也須於營業場所設置回收設施、個資外洩防範,並提供消費者回收優惠。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永續消費組長李宜樺表示,舊手機回收會經由清除業者進行物理破壞、拆解,將稀缺金屬例如金銀銅提煉出來再利用。精密電子產品當中都含有微量稀缺金屬,又有「城市礦山」之稱,若善加利用將能減少自然資源的大量開採,達到環境永續的效果。先前草案版本曾設定今(2024)年 4 月上路、2030 年達 30% 循環率的目標,經收集業者及專家意見,重新調整目標在 2026 年達到 15%,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國內手機回收比例。
環境部循環署永續消費組指出,國內手機製造業者如華碩、HTC,輸入業者包含 Apple、Samsung 等,以及銷售業者如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一般電信業者達資本額 3000 萬者皆為草案涵蓋的對象,雖然一般小規模電信業者不在範圍內,但也希望鼓勵共襄盛舉,為促進手機回收盡一份力。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也要求手機製造、輸入業者需提供手機進行回收及循環服務的比率,未來除了加強回收服務外,也須於每年 3 月 31 日前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報前一年度的「循環率年度執行成果資料」及經會計師出具的核閱報告。
此成果報告將在 2026 年 3 月 31 日是首次提繳,內容針對 2025 年的執行成果進行報告,政府也提出緩衝措施,若未達成 15% 的循環率目標,可以提報「精進計畫」展延一年,於 2027 年再做一次整體評估,若違反相關規定則可處 3 萬至 15 萬以下罰緩,建議相關業者可儘早著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