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 - 最新消息
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廠商成果發表 第三階段國產化台灣廠商提五訴求
文
WindTAIWAN
從離岸風電產業發展以來,政府致力於國產化政策,鼓勵在地廠商積極參與,發展至今,台灣已有具代表性廠商陸續加入各風場開發與建設。為使政策更加完善,提供平台讓台灣參與離岸風電廠商互相交流且提出建議並針對現前國產化實際執行的困難,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與台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於今(6)日假集思北科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研討會,會中邀請實際參與離岸風場開發第一及二階段已有國產化具體成果廠商,包含台汽電集團星能股份有限公司、先進複材科技、永冠能源集團、天力離岸風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港務公司、銘榮元實業有限公司等,就現階段離岸風電產業四大系統國產化政策的執行方式與法規條件,提出意見加以討論,點出產業現況與困難,也針對未來即將面臨的第三階段區塊的政策,提出具體且有利於國產化政策的建言。與會廠商提出五大訴求:整合協調及聯繫窗口、政策更加明確、優化未來目標市場之貿易條件、基礎設施需保留擴充功能及空間以及區塊開發的核准容量應將國內供應鏈的產能納入考量。
與會的星能董事長蔡進發談到,星能基於電業EPC專業,也擁有過去陸域風機裝置經驗,能有效將自身工程及電氣專業應用於離岸風電產業,而未來運維本土化將會是星能公司的重要發展領域,星能與港勤公司密切合作,其位於彰濱的運維中心也將於今年10月底完工。
先進複材總經理陳凱琳肯定風機零組件國產化政策,先進複材已與德國Fassmer成立合資公司(先進華斯),預備在今年前往德國進行技術移轉,他表示,政府的扶持固然重要,但藉此機會廠商也必須建立與國際競爭的能力,而立基點往往在於降低風險,找到自己的技術缺口在哪裡,不只是降低自己的風險,更在於降低客戶的風險。
永冠集團李奕蒼策略長分享經驗,全球面臨風機大型化的趨勢,導致環安衛和效率不能兩全的障礙,精進製程是永冠現行所採行的策略之一。台灣供應鏈的優勢不僅在政策面,也在於全球風能產業製造產能遠不及需求,但因為重投資投入導致回收期拉長,期望政策持續、明確且統ㄧ溝通窗口。
天力李宏道特助表示,FRP(玻璃纖維)在台灣較多應用於電子製造業,對葉片來說是風力承載的關鍵結構性要素。葉片屬於精密且高端的製造產業,且幾乎由系統商自行成立,而天力為全世界唯二獨立的葉片製造商,未來,除了能夠與更多廠商合作,甚至能將技術應用從離岸跨足到陸域風機,能有此成果亦基於國產化的政策。
金屬中心執行長林秋豐致詞表示,金屬中心扮演政策及產業的重要溝通橋梁,日後也將會積極執行深化國產化的重要使命;台北科技大學智慧科技法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江雅琪表示,風電產業即將邁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面臨國際供應鏈重組時刻,離岸風電為台灣開啟了新的篇章,國產化政策勢必也將面臨更多法律、技術及人才面的探討;研討會主持人簡連貴教授以real-globalization一詞,期望未來國產化的規劃能夠有更加實質性的參與及更加具體的落實。
綜合現場廠商對於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及國產化政策的期待,廠商主要有以下訴求:
一、 現場超過半數廠商認為區塊開發的核准容量應將國內供應鏈的產能納入考量,同時為兼顧風場經濟規模和國產化效益,也建議應參照潛力場址遴選容量分配上限限制,與會多數業者認為,政府釋出風場容量應該考慮國產化產能及風險集中度,使國內原可供應量能被轉移訂單至國外。例如天力公司建議每輪招標時,每家開發商每年以400~600MW為上限,每一開發商最大得標容量應為1GW。
二、 整合協調及聯繫窗口: 建議政府能整合離岸風電窗口(或為一個園區辦公室),協助廠商對公部門的聯絡及協商對口的橋樑,並整合提供最新政策,讓供應鏈廠商減少溝通的落差,更關注於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競爭力。
三、 政策更加明確: 廠商投入鉅資,但回收期較長,加上必須在短時間內跟現有國際供應鏈做競爭,盼政府在政策上能給予更明確的方向。
四、 優化未來目標市場之貿易條件: 『運輸』及『關稅』是離岸風電產業未來要走入外銷市場之兩項關鍵條件。因應目前狀況,業界認為如能爭取美、日、韓、東南亞等國的貿易條件,對於產業發展會更有助力。
五、 基礎設施需保留擴充功能及空間: 考量未來風機規模型式之變化(巨大化),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加以擴充並保留未來發展(空間使用及實用性)之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