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 最新消息
台灣6離岸風場2021待施工 伯威海事祭高薪聘請本土海事人才
文
WindTAIWAN
台灣離岸風電進入工程年,至少6個風場都將於2021年進入實作工程階段,連帶推動相關供應鏈成長,也帶動產業本土人才培育動能。台荷海事工程商合資成立的「伯威海事」今(2)日在媒體茶敘中也表示,未來因應下一波人才需求成長的趨勢,祭出高薪向台灣人才揮手,同時也致力於推動海工技術移轉,於去(2020)年底將首批台籍船員送往歐洲實習,未來也將更積極培育本土人才。
「伯威海事」由百年皇家級荷蘭海事工程大廠Boskalis與台灣營造廠樺棋於2020年合資成立。伯威海事今年起在台灣參與至少3大離岸風場的相關工程,包含達德能源雲林允能風場的單樁防護和過濾系統安裝;沃旭能源大彰化風場的基樁清理、灌漿等;以及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彰芳西島風場, 62座風力發電機水下基礎運輸與安裝工程。
伯威海事的台灣區總經理孫俊成表示,每個風場開發,至少約需要30艘以上的工作船。但是更具有挑戰的是要找有經驗的人才、會說英文的船員,且表示伯威海事願給最好的薪資、找最好的船員,且直言:「我們是風電界的台積電;我們很敢給,因為我們要找最好的。」他透露離岸風電海事船員薪資可比貨運船員高出10%到20%。
孫俊成還提及,旗下全球有700多艘船,有足夠的資源提供人力培訓,強調目前最缺乏的是符合資格的船員而不是船舶不足。
此外,疫情也對施工進度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有2020年的案子需延至2021年施作。技術層面,孫俊成也提到台灣海峽不同於歐洲風場,有颱風、地震、風大流強,需要較大型的船機和高科技的機具協助,這都仰賴多年在台灣海峽施作的經驗。
伯威海事董事蔡佳翰指出,歐洲的船機設備與台灣的最大差異之處在於,著重自動化,也更有前置計畫的安排船機,透過高度自動化彌補人員容易造成的疏失,精準達成工程要求。
目前經濟部離岸風電國產化尚未要求「人員在地化」,但是2021年起,交通部航港局針對非本國籍工作船要求,本國籍船員比例,至少是該船船員最低安全配額證書所載人數的1/3,若是無足額本國籍船員應徵或應徵條件不符者,可以本國籍船員培訓計畫替代。
關於本土人才培訓,伯威海事表示已「超前部署」,藉此展現在台落地生根的決心。以3月將抵台參與大彰化風場專案的「Boka Tiamat」海上施工輔助船為例,船員將有20至30位,其中有25%的船員會是台灣籍;2021年6月左右將抵台參與彰芳西島專案的起重船「Bokalift」同樣也會有25%的台灣船員,未來每年將持續招募4到6名本國船員。
伯威海事方面也表示,今年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進入工程年,將有多個風場進行施作工程;除工程項目外,也透過校園演講、舉辦徵才營等多元方式,與台灣5所大專院校,包含台大、高科大、中山、成大以及海洋大學等進行深度交流,當面向台灣學子分享,離岸風電在台的潛力。首批送往荷蘭受訓的4位實習生中,分別來自海大及高科大,也補足台灣海工學生較少接觸工程船的不足之處。
荷蘭是目前國際離岸風場最大施工國,Boskalis更是離岸風電水下基礎和電纜安裝的翹楚,與樺棋營造在亞太和台灣地區已有30年的合作關係,雙方首度合作是1989年的花蓮港疏濬工程,伯威海事指出,30年來雙方攜手合作全台多項港灣工程。
WindTAIWAN/吳洛瑩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