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欽榮常形容自己的生涯像是一場「夢幻的旅行」。2020 年林欽榮接任高雄市副市長的職位,對他來說是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所在。
「2001 年的時候我就曾經來到高雄市政府擔任了工務局長和都發局長等職,到了 2006 年才離開。曾經來過高雄,一晃眼將近 15 年後又再回來,隨著視野跟心境轉換,看到的高雄也有不同的樣貌。」林欽榮說。
當時的高雄尚未經歷縣市改制。高雄市是一個「市區的高雄」。2010 年高雄縣區合併納入行政區域之後,雖然統稱為高雄市,但人口和格局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根據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的人口統計資料,2020 年 12 月高雄市人口達 2,765,932 人,共有 38 個行政區 ( 原高雄市 11 區加上原縣區 27 個鄉鎮市 )。
變得不只是高雄市的本身,林欽榮本身的也經歷了「心理的變、視野的變以及觀察的變。」
他也由自身的角度以及累積性的觀察,分享了高雄四大變化。
首先是高雄市的尺度變大,變成了大高雄市。這與過去高雄歷任的市長投入治水、縣市資源的整合、透過提升醫療和教育降低城鄉差距,改變了整個城市地景的樣貌。其次,「大高雄市」面臨的不僅是與包括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等五都的競爭,同時也面臨著「全球性的競爭」。從最早的兩個直轄市之一到六都之一,高雄在經歷十多年後,似乎在各項的評比都稍有落後,必須急起直追。第三是大高雄在變革的過程中,仍有不變的地方,其中一項就是人情味以及高雄人對這個城市的熱愛和抱持的期待。第四個變,是民眾在媒體自由、媒體多元化的情況下,變得非常有主見,也因此變成了一個「分眾的社會」。因此對這個城市的要求,從友善的、美學的、乾淨的城市,逐漸提升為有競爭力、有新方向以及有發展空間的城市,期許著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a better tomorrow)、更好的未來 (a better future)。
高雄面臨的競爭是全球的 林欽榮:台北市天龍 高雄何不為地虎?
「City at turning point, 我想我們現在面臨到的是一個新的轉捩點,新的轉型的時刻。」林欽榮指出。「以前我稱之為『蛻變的高雄』,現在應該叫做『轉型的高雄』,用詞顯示出是任務取向的不同,『蛻變的高雄』是指高雄多年被定義為工業化城市後,開始注重城市的美學,城市的自主、民主;『轉型的高雄』所指的必然是科技運用、人才就業以及國際間的交流,甚至藉由高雄本自俱足的基底,改變體質,成為智慧城市,甚至成為每個『5 2 產業』落地的城市。臺灣北邊有天龍,那高雄就是的地虎,地虎也可以很強!」
高雄要轉型 產業、海港、智慧三面向成著力點
林欽榮目前擔任國際都市發展協會副主席,經常研究且觀察國際城市發展策落。林欽榮認為,高雄要成為有競爭力的城市,可以朝三個方向思考。
產業的城市
以英國重工業城市伯明罕轉型為例,林欽榮指出伯明罕過去是一個充滿工廠的城市,但是透過政府有機制的去引導轉型後,成為了時尚且讓當地人驕傲的「創意城市」(Creative City)。
說到伯明罕發展的快速發展,要追溯到工業革命時期。伯明罕市中心有 60 公里長的河道,在工業革明時期是交通命脈。又因為伯明罕由於有煤礦,成為當時鐵路、蒸汽機和船舶的製造中心,也是英國中部重要的工業與金融中心。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骯髒的「煤都」因為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逐漸成為充滿人文、音樂、藝術氣息的創造之都;儘管舊的記憶體部分留下,但是大部分的舊工廠進行了「棕地的變革」(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
林欽榮指出,重工業城市的轉型並非每次都成功,關鍵在於創新和創意(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他認為,這種創新跟創意都不是突發奇想,或者是天外飛來一筆,而是有機制的去引導,並在中央、地方政府的輔導之下一步一步落實。
海港的城市
高雄市典型的海港城市,國外可以參考的海港城市發展有很多。但是林欽榮特別指出了橫濱和赫爾辛基。
橫濱市是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東部的都市,位於東京都心西南約 30 公里至 40 公里處。橫濱先天上有優質的條件,遠在江戶時代的末期,神奈川被擬定為開港地,但大多數港灣設施都位於橫濱。橫濱港在 1859 年開通後,迅速發揮了其貿易港、商業港、工業港的發展,在短期內達到國際港的規模,甚至被稱之為「金港」。這也順勢讓橫濱成為日本首都圈的重要城市,於 1988 年成為日本「業務核都市」,2011 年被指定為環境未來都市和國際戰略綜合特區。
橫濱市除了農業和服務業發達,也是京濱工業地區的核心城市,是日產汽車、電子企業 JVC 等大型企業的總部所在地。不過近年來,橫濱有了新的發展。林欽榮表示,過去東京為橫濱市人口提供就業機會,橫濱人對東京人總是非常謙卑。不過,現在的橫濱知道要把自己的城市魅力特色凸顯出來,也就是開始行銷自己原有的先天優勢。他以日劇「月薪嬌妻」為例,「你可以發現它絕大多數的場景都已經放棄東京,都已經在所謂的 Yokohama MM21 那邊拍了,現在你發現橫濱市在城市行銷上的手法慢慢在調整。原因就是要把海港的魅力凸顯出來。」
林欽榮更指出,其實在這樣的海港城市,已經不再 去追求所謂的多少千萬噸的轉運了,因為有些港口確實有地理上的優勢。以新加坡來說,是轉運港第一選擇,因為它位於馬六甲海峽轉運的過程。說回高雄,過去雖是世界的第三大轉運港,時至今日已落到十名以外,但林欽榮卻認為排名退後不代表退步,因為高雄港的整體運量仍增加,只是競爭港口的運量增加地更多。在面臨這樣的國際競爭之下,港口要轉型尋求進步,那就要結合城市特色和港口條件。
例如過去靠海港支撐的阿姆斯特丹,現在慢慢轉型為空港,而且進一步成為全球重要的文化交流和藝術交流所在地,進而成為全球旅行的重要地標。
另外一種海港的轉型典範就是結合新興的產業,例如日本的北九州市。「北九州市被世界聯合國認定是一種可學習的典範,採取的是在港灣城市中提倡循環經濟,包括發展風電。」
林欽榮指出,每個城市都找到一個利基點,發展它的利基的城市去發展。高雄也必須找到自己的利基點。
智慧的城市
2016 年,林欽榮在臺北市擔任副市長時就出任臺北市智慧城市的專案召集人。2020 年回到了高雄,同樣也擔任了高雄智慧城市的召集人。對於這個重要的任務,林欽榮很是注重也看到了智慧城市在整體國家政策的意涵:「我們六都沒有一個城市他不推智慧城市,重點是在支援並推動整個智慧國家的計畫。」例如,高雄市政府非常注重 5G、AIoT 等產業,並且將亞洲新灣區規劃
為產業基地。未來高雄市政府也希望智慧化可以「由內而外」的推動。
「由內而外是指,市政府也希望這個公共服務無論是戶政、地政、交通、醫療、警政等,都能夠智慧化。臺灣其實在 ICT 的運用上有非常好的輸出能力。比如,從全球疫情爆發開始,臺灣因為在防疫工作上做得好,所以我們能大聲說 Taiwan can help。但是除此之外,臺灣還有沒有其他優勢也可以輸出到國外,我想百分之百臺灣製造的智慧、通訊和圍籬系統 , 都能夠成為輸出優勢。」
高雄市政府看到了這個機會,也要趁勢追起。智慧化要滲透至各個產業,包括智慧工廠、智慧海港、智慧空港。「高雄必須要有決心,不能只靠市政府,而是要靠全民、國營事業還有中央。當然市政府為宣誓決心也在 2020 年 12 月 25 日正式成立了高雄市推動智慧城市委員會。邀集全國最具經驗、專業的 ICT 學者、業者擔任委員,關鍵是提供給高雄市政府一個執行架構,讓整個智慧城市的概念可以落地。」
林欽榮也提到高雄市要能夠成功轉型為智慧城市,必須把握三大要點。第一是政府成為平台公開 ICT 業者所需要的資訊,做有效的嫁接,如果沒有這個平台,智慧城市將淪為空談。其次,是開放城市,使其成為一個實驗室,讓城市成為一個沙盒,創建一個可容許技術試驗並且在可容許範圍內犯錯的空間。林欽榮舉例,指出在臺北,夜間所有的東西向幹道都在跑無人車,累積上千小時的測試數據。在高雄也有類似的作法,例如成為 win bus 的試驗城市,並且與各大電子業者如 Acer、西門子等廠商合作。第三是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執行,必須讓市民有感,鼓勵大家參與。「市民有感,那才是成功的轉型;市民無感,怎麼做都仍是上位政策。」林欽榮直指。
不再是孤獨星球 興達漁港醞釀著產業大未來
位在興達漁港附近的海洋科技產業創專區,2021 年初風光揭牌。這個國家型的海洋科技創新基地,未來會隨著高雄的基礎建設完善,改變在地產業以及人口。「興達漁港過去是孤獨星球,但現在越來越有生命力。隨著國家型的中心進場,包括興達港的一區三中心建設,國營事業包括中鋼主導風電發展所需要的基礎結構,是國家能源產業的重要基地,中央已經投資了至少五十幾億,儘管目前還看不出興達海基的能量,但是對於興達港所在的茄萣區以及周邊的梓官、永安等大岡山區,都會帶來經濟效益;現在興達港看起來是個漁村小鎮,不過它後勢將壯大。」林欽榮分析。
國家級的建設,國家級的投資,究竟要如何為沿海的漁村帶來經濟效益?林欽榮指出基礎建設是關鍵。「一個城市要轉型成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擴大城市的基礎建設。大至捷運、小至最後一哩路比如說 U bike 都要妥善連接...
觀看全部專訪內容,敬請訂閱WindTAIWAN離岸風電第八期:
1. https://docs.google.com/forms/u/2/d/e/1FAIpQLSfEuAxz_CzwgyYXBFhBNPxTt8xTd12SqRqpNTikXpVX_JKtVA/viewform?fbclid=IwAR23jXCO5vzI_RhuVCJ4M0CFgVNyLXiPl-JExue2ovbcTsnfk_xxLzDfDTk
2. shorturl.at/qGR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