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3 - 產業動態

離岸風電挑戰多 CPPA讓發電業者吃不消 By 邱治諧

圖片來源:CIP

 

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於昨(22)日舉行「台灣 CPPA(企業購售電合約)策略記者會」並指出,在躉購費率退場後,發電業者須與民間企業洽談 CPPA 才可長期營運,但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國產化項目成本提升,綠電交易環境不健全,面對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台灣企業購買綠電勢在必行,但目前由於缺乏配套措施,綠電交易環境挑戰不斷,發電業者籲問題未受重視。

企業購售電合約,係指能源發電業者與電力用戶簽訂長期(通常合約期間為 10~20 年)、以固定售電價格,將再生能源專案或設備所發出的電量,透過直供或轉供方式提供給電力用戶之合約,是企業間取得綠電、維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工具。面對用電擴張及減碳目標能同時達成的國際趨勢,台灣除了公布了 2050 年的淨零減碳路徑,由氣候組織和碳揭露計畫共同組成並提出 RE100,承諾加入會員之企業須公開承諾於 2050 年前採用 100% 綠電。

CIP 企業購售電合約資深總監 Bradley Way 指出,CPPA 必須建立在誠信與透明溝通過程,融資可行性及國際競爭力三大基礎,也是目前台灣面臨的挑戰。

CIP 台灣區財務長徐正穎則接著表示,目前面對到的挑戰在於,區塊開發國產化要求多、風場容量上限、併網跟拿到電業執照前的空窗期、備用容量義務、行政契約罰則、電網加強費,而開發成本也需要仰賴 CPPA 回收,政府對於風場政策競標上限設定為每度 2.49 元的價格,根本無法反應發電業者於第三階段區塊開發之成本,若買方沒有對成本有足夠的認知,雙方會有價格期待落差,若買方信用評等不足,也是由開發商承擔。

此外,為因應電力用戶能理解對 CPPA 架構及認知,CIP 耗時兩年進行產業需求訪談、根據「是否加入再生能源相關倡議或承諾採用再生能源」,於 100 多家的企業中進行篩選,最終聚焦於 20 多家的潛在購電企業,進行密切協商,以達提前部署,落實 CPPA 簽定。

ERROR

程多銀,本又理臺觀雖書兒件型技作:會場夫火!的說案心然起受委全友兒等天軍樣打到離的樹於。

會員免費註冊

忘記密碼

輸入註冊時的帳號與email,重新設定密碼